而在林皓走没没多久,里正和那几个村老,就也跟林老爷子告辞,然后前后脚的转悠到林皓家来。
科举不限制年龄,五六十岁还在科举的都大有人在,这些年朝廷减赋减税,辽东府风调雨顺,年景又好。
大明以土地为本,是妥妥的农耕社会,农民从土里刨食,自给自足,过的节省些,一年到头除了针线布匹,也没别的花销。
大家或多或少都攒下来一些银钱,有了余钱,自然是要送儿孙去读书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念头根深蒂固了几千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对他们的要求,林皓自然满口答应,然后又和里正说起买地的事来。
其实买地这种事,在老宅也能说,但林皓不愿意,因为若是在老宅说,林老爷子铁定会插一杠子。
老宅房屋中众多,至今还有几间厢房空着,以林皓对林老爷子的了解,老爷子肯定会反对林皓买地,而是让林皓去那几间空着的厢房办私塾。
只要这样做了,在外人看来,分家另过的林家二房就等于以另一种形式回归老宅,他老人家脸上才有光。
林皓才不愿意去看老爷子的脸色咧!
“你说的是河边那块荒地啊!”里正弄明白林皓想买的地后,想都没想就大笑道:“秀才公,开私塾是造福一方的事,那块地是荒地,你不要也是给别人,你想要就直接拿去,还说什么买字!”
村里的确是有这个规矩,村里若是有人家人口多,地方不够住,分出去几房重新建房,盖房子的地都是不收钱的。
分家盖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建“私塾”这种大事!
“别人那是分家,我这是建私塾,开堂授课,我又想地方大一些,总是不一样的!”林皓笑道。
能做到里正,不光消息灵通,还八面玲珑,里正见林皓坚持,当下点头:“秀才公既然决定,那就按秀才公的意思来。”
“河边的那块荒地大概有五亩的样子,但附近没有田地,离村子也有点远!”
里正和几位村老商量了一下道:“这样吧,河两边的荒地都算上,再拉过来,直到你们现在这房子的边上,大概二十亩都给你,按荒地的价钱,一共是三十两!”
按枯凌县户房规定的市价,一亩山地一两银子,一亩荒地一两五钱银子,一亩农田则按成色在四六两银子之间。
当然,这是县衙的规定,可县衙三班六房一共就那些个人,除了县城附近,其他地方都是由里正做主,然后再去户房备案。
里正这二十亩,其中河两边的荒地共计十亩,剩下十亩则是坡地,虽然没农田那么值钱,但市价也在三两银子左右。
里正做主都按荒地的价格卖给自己,这可是担着干系的,无事则罢,有事这就是小辫子。
学政整天眯着眼查德行,自己岂能在这上面贪便宜!
估摸了一下朱氏手里的存款,林皓笑道:“该是怎样就怎样,就按正常的价钱,四十五两吧,我也不能让村里吃亏!”
“秀才公高义!”
里正和几位村老越发欣赏起林皓,里正当即就应承下来:“行,那明天我就跑一趟县城,秀才公要买地,户房那几个胥吏肯定不能怠慢,当天咱就能把地契给办下来!”
里正几个人说完,和林皓约好明早交钱,随后就告辞,林皓送他们出门,回来问朱氏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