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开篇诗道罢,书接前文。且说依照《史记》所载,申侯因怒外甥无辜被废,遂引犬戎来攻周都镐京。周幽王大惧,遂燃起烽火,望诸侯前来援救。诸侯因数番被戏,此次以为又是天子恶搞,哪个还来?于是幽王只得亲自出城拒敌,一战而败,终被犬戎军杀死在骊山之下。申侯乃引军杀入镐京,褒姒与其子伯服皆被俘杀,西周就此灭亡。此乃《史记》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而招致身死国灭,后世读史者几乎妇孺皆知。列公察询便知,说话人不必再加详说。
但据早于《史记》成书之《吕氏春秋》版,却说周幽王用以戏弄诸侯手段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依照此说,当时西周自岐山东迁建都,是在丰、镐二京,本来靠近戎人所居之地。周幽王继位之后,为备万一,便早与诸侯约定,在京都以西大路上修筑高大土堡,上面设置大鼓。如果戎兵入侵,就击鼓传信,由近及远。诸侯若闻金鼓之声,便需率本国军队前来京师勤王,援救天子。幽王在位期间,因戎兵曾经入侵,天子便命击鼓求援,诸侯军队果都如约而至,将犬戎来犯之敌击退。褒姒见此大乐,喜笑颜开,极爱此种做法。周幽王见褒姒笑容好看,于是屡屡击鼓,诸侯军队多次到来,却不见敌兵,于是怀愤。到后来戎兵大举入侵,周幽王再次击鼓,诸侯军队便即充耳不闻,终致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之下。
只因“烽火戏诸侯”此事古怪,犹如玩笑,故此虽然记之于正史,也便引起后世争议,纷纷质疑其真实性。近代史家钱穆便曾在其《国史大纲》中论道:“周幽王烽火以戏诸侯,此委是街巷小人之谈。诸侯处于四方,又远近距离不同,并不能见到烽火之后同时驰至;至而若闻无寇,亦必休兵愤慨而去,此有何可笑?且举烽火以传寇警,乃汉人防备匈奴之事,秦朝以前并无烽火之说。骊山一役,是幽王主动举兵以讨申国,更无需举烽火以召诸侯者。”此番说法振振有辞,实不可驳。又2012年,北京清华大学整理战国竹简时,发现竹简上记述,亦与“烽火戏诸侯”故事大有偏差。据清华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后娘家申国,于是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幽王,西周因而灭亡。因清华简成书早于秦汉,故司马迁《史记》中所载“烽火戏诸侯”只能是家言,该故事并不存在。则对于烽火戏诸侯故事由来,当是司马迁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之时,有意从《吕氏春秋》中截取材料,并经过加工,只将击鼓改成西汉时期正流行之举烽火而已。烽火报警始于西汉,太史公据此想像,便毫不奇怪。
于是西周灭亡原因,便即陷入扑朔迷离。既然不能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则其历史真相如何?根据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史料,便知西周灭亡原因并非如此。且说周幽王首任王后乃是申侯之女,生下嫡长子姬宜臼,早被立为太子。后来褒姒进宫得宠,为周幽王又生一子伯服。幽王因其母而爱伯服,欲行废立太子,前朝老臣皇父不从,抵死以抗。周天子大怒,最终皇父被迫归隐,太子姬宜臼出逃。周幽王由是干脆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侯闻而大怒,与犬戎结成联盟,向镐京进军,战于骊山,幽王被杀。当天子出京迎敌之时,卫武公、鲁侯、许男、郑子等许多诸侯都曾带兵勤王,但因知申后及太子宜臼冤枉,故此并不出力。至犬戎攻破镐京,大肆杀掠,又皆对申侯不满。此为幽王被杀案真相。
便说犬戎,乃西北诸戎之一部,与白狄、赤狄等活动于甘陇、陕北。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周族与陇东、陕北乃至晋西戎狄部落交往接触,甚至联姻。其实早在公刘之后,姬姓便在西北戎狄中频频出现,成为周室远亲。譬如神农氏后裔姜姓,既有姜姓齐国,也有在千亩之战中力挫宣王之姜戎。由此周室与犬戎等西北戎狄关系,并非完全异族非类,世仇夙敌,剑拔弩张。故此西周王室即便与犬戎仅隔数道山梁,也并未严阵以待,而要将军力投放在南方荆楚,以及东方淮徐。西北诸戎强势较晚,而且也一直未对西周形成威胁。若《穆天子传》所载穆王西游为真,则西戎首领“西王母”对穆王热烈欢迎,一团和气,既能说明西戎当时尚且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又可说明周与西戎之间,关系远较周楚、周淮之间更加和谐。
至周夷王时,周室衰落,犬戎诸部这才趁机渐渐兴盛。尤其幽王继位之后,王畿地震,天灾频仍,无力支持西边防务;更兼周幽王重用虢石父、宠幸褒姒,不问政事,故使犬戎变生肘腋。申国原本是周室屏藩,负责抵御西戎入侵第一大诸侯,今反为其带路,故此轻易攻入丰镐。则周幽王骊山之败,纯属犬戎趁隙取利,申侯里应外合,一次军事行动而已。实因事发突然,而非周室实力不敌,周幽王经此一战,便导致身死国灭。况平王东迁后,单单一个秦国便可挡住西戎东进;便知若无千亩之败、关中地震,西周防御犬戎,并非难事。且说周幽王死于乱军之中,在位总共一十一年。自老宫女生下妖女褒姒,因被抛弃清水河,回宫报仇;此事本与幽王无干,却报在他的身上,也可谓张冠李载,李代桃僵,好不可笑。昔年宣王时童谣所云:“月将升,日将没,弧箕箙,实亡周国。”天数早定,至此方应其兆。
只说犬戎进入周都镐京,大加烧杀,申侯制止不住,忙引本国之兵入宫,先将申后放出。巡到琼台,因闻幽王已死,褒姒归于西戎之主。库中宝玉,搬取一空。申侯故作不知,亦不与他索取褒姒,又敛聚金缯十车为赠,望其撤军归国。不料戎主人马盘踞京城,终日饮酒作乐,纵容部军掠劫四野,绝无还军之意。郑伯时在京中,竟也死于乱军。
周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罹受刀兵之苦,由此皆都归怨申侯,恨其为报私仇,勾引犬戎胡兵入境,以至周室山河破碎,国人遭此荼毒。申侯至此也自后悔不迭,无可奈何,乃写密书三封,发人往三路诸侯处,约会勤王。哪三路诸侯?乃是北路晋侯姬仇,东路卫侯姬和,西路秦君嬴开。又遣人到郑国,将郑伯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教他起兵复仇。掘突姬姓郑氏,乃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桓公姬友,便是死于犬戎乱军中之郑伯。郑国人闻桓公被戎兵杀死,便拥立掘突为国主,史称郑武公的便是。
且说掘突年方二十三岁,生得身长八尺,英毅非常。既接到申侯之书,遂素袍缟带,帅车三百乘,星夜奔驰而来,麾军直逼镐京城下,要与父亲报仇。早有探马报知犬戎国主,戎主大怒,乃与部将定计,派一支精兵出城预作埋伏,准备停当。掘突军至城外列阵,见城上偃旗息鼓,全无动静。不知敌军有计,便喝教左右攻城。便在此时,忽闻丛林深处鼓角震天,一枝军冲出,分为左右两翼,从后面杀来。掘突大惊,急抢至阵后,挺枪来战。忽闻城上号角长鸣,城门大开,犬戎国主亲引一枝军马杀出。两下夹攻,掘突抵当不住,大败而走。戎兵追赶三十余里,收兵回城,自去庆贺胜利。掘突收拾残兵,派人联系申侯,计议再战。
只过两日,见有无数兵车,自东扬尘而至,哨马来到,说是卫国兵马来援。掘突大喜,迎接出帐,见营外来军威势赫赫,为首居中战车上坐著一位诸侯,锦袍金带,苍颜白发,正是卫武公姬和,时已八十二岁矣。掘突早闻此翁大名,乃上前施以后辈之礼,自陈兵败情状,诉说犬戎厉害,难以取胜。卫武公倒不拿大,下车与掘突以礼相见,拱手答道:“世子放心,孤今倾国勤王,秦、晋之兵不久亦当来至,可败犬羊,并为天子及你父报仇。”掘突再拜相谢,乃请卫侯先行,自命本国军马拨转车辕,重回镐京,离城二十里,分两处下寨。
列位看官!你道这卫武公是何来历,怎地年至八十有余,尚还亲自出征?且听说话人补叙便知。卫武公姓姬名和,是卫釐侯之子,卫国第十一代君主。卫釐侯在位四十二年去世,太子余继位,史称卫共伯。姬和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倚仗父亲生前宠爱,将受赐财物大量收买武士,便有不臣之志。卫釐侯下葬之时,姬和派武士埋伏在墓地,突然出手,袭击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终不能脱身,于是自杀而死。卫人见事已至此,便将卫共伯安葬在卫釐侯墓侧,转而拥立姬和继任国君之位,是为武公。卫武公虽靠兵变夺位,但却能逆取顺守,继位后施行先祖卫康叔政令,使卫国百姓和睦安定。犬戎杀死周幽王,攻进镐京这时,乃是卫武公在位四十二年,亦即公元前771年。卫武公得知消息,并收到申侯求援书信,便不顾年纪老迈,即刻率领卫国精兵强将,前来协助申侯平息犬戎,由此书接前文。于是联合郑伯世子掘突,扎营已毕。到第三日上,秦、晋二侯引军来至,四侯聚会,军威大壮。
四路诸侯会师于镐京城外,升帐聚议破敌之计。晋侯及秦公皆以卫武公年高德劭,惟其马首是瞻,郑公世子掘突更无二话,愿尊其为首。秦襄公提出三路围攻之计,掘突自请为攻城先锋,卫武公皆都采纳。遂令掘突白日挑战佯攻,直到日落西山方退。城内犬戎守军见掘突引军远去,报告国主,戎主于是不复介意。但申侯闻说郑公不胜而退,便知必是诸侯所施疲兵之计,于是暗中做好准备。是夜定更,万籁俱寂之时,卫武公忽令三军尽起,乘夜攻城。一时间金鼓动地,火光烛天,三面喊杀,只西门无甚动静。犬戎主被部将自睡梦中唤醒,正欲亲上城头率军支吾,却闻城中大乱,哨马来报:“申侯造反,率本部人马直向王宫杀来,声言要活捉大王。”犬戎主惊骂道:“中国人背后捅刀,忘恩负义!”因不敌此等内外夹攻,又不知城外到底有多少人马,幸闻西门无有敌军,便急引众而出,一路向西引退。
卫武公见不战而胜,传令三国军马不要进城,合力追击犬戎。犬戎因尽驱战利军资而行,此时更无恋战之心,没命西遁。只走出五十余里,忽闻前方喊杀声起,原来却是掘突,早就埋伏于犬戎归途。此时见候个正着,于是一声呐喊,从侧翼杀入。犬戎正亡命行走,如何抵挡?片刻间便被杀得狼奔豕突,只得尽弃所得,保护国主轻骑逃走。犬戎国主一边策马远遁,一边于马背上大骂,只恨损师丧众,空忙白回;又悔不听申侯之请,未能于前番完胜之际撤兵。掘突在后追了半天,不及而回,夺了金帛辎重无数。于是回师,在半路遇着卫、秦、晋三国人马,互道祝贺,合兵返回镐京。申侯早在西门外迎接,大赞四侯义薄云天,倾举国之力,匡扶周室于危难之间。尤其赞叹卫武公,以八十二岁高龄,竟能横刀立马,老当益壮,令人感佩万分。纵观夏商周三代,以如此高龄而亲征者,除却姜太公,便是卫武公耳。
当时诸侯在郊野相见,客气一番,皆随申侯返回镐京。周公听闻捷报,率群臣奉请诸侯进宫。褒姒来不及跟随犬戎国主西行,尚在宫中,此时闻说申侯胜利凯旋,知道走投无路,只得叹息一声,泪落两行,将一条丝巾悬于梁下,自缢而亡。群臣及诸侯登殿,以姬周公、卫武公为首,与众人商量,皆云国中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公推故幽王太子姬宜臼,再为天下共主。当日申后乃下懿旨,着令郑伯掘突引军驱车百乘,至申国迎请太子至京。
太子拜读母亲懿旨,乃知幽王已被犬戎所杀,感念父子之情,不觉放声大哭。掘突奏请启驾,不一日到了镐京,命人飞骑入城传报。由是周公指挥内侍扫除宫殿,国舅申侯引著卫、晋、秦三国诸侯,同一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迎接太子进城。宜臼在车上只见到处房倒屋蹋,宫室残毁,不由凄然泪下。当下先入宫拜见母亲,再与诸侯众臣相见,然后服其衮冕,率众前往祭告祖,复归大殿接受百官朝贺,即天子王位,是为周平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