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廌见苏轼满含歉意,安慰道:“恩师切莫自责,是我学艺不精。承蒙您和鲁直为了我在数千份考卷中找寻我的那份,方叔不胜感激。”
苏轼叹息道:“但终究还是没能让你得第啊!”
李廌大笑道:“就算您点中了我的考卷,不是还有殿试吗,最终能否得第全在于官家,您又何须自责。”
苏轼拿起放在书桌上的一张纸,递给李廌,道:“鲁直对此事也颇为愧疚,于是作诗一首让我转交于你。”说着将黄庭坚的诗文递给李廌。
李廌读着黄庭坚所作的《次韵子瞻送李廌》一诗:“骥子堕地追风日,未试千里谁能识。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虽然一哄有奇偶,博悬于投不在德。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读完将诗文收入袖中,道,“还望恩师改日替我向鲁直转达谢意,请他切莫自责。”
苏轼拿起笔,道:“我也作诗一首送你,以表为师的歉意。”说着提笔写下《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青袍白紵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买羊酤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臞仙。
苏轼的诗文、墨宝重金难求,李廌开心地将诗文收起来,笑道:“诗文我收下,歉意您收回。”
苏轼拍着李廌的肩膀,道:“我见名单中有位叫李安邦的,两鬓斑白,听别人说他只比我小一岁,今年五十二了仍坚持不懈地赴考。方叔文采斐然,假以时日定能高中,你可千万不要放弃啊。”(李常宁,字安邦)
李廌点点头,道:“我会努力的,您放心吧。”
数日后。
宋哲宗亲临集英殿,苏轼等人立于一旁,策试文举进士。考后试卷由宋哲宗亲自阅览。
翌日。
宋哲宗策试特殊奏名的举人以及武举进士,苏辙、王钦臣作为武举考官立于殿内,试卷亦由宋哲宗亲览。
翌日。
宋哲宗在崇政殿考核武举进士的射艺。
数日后。
孙觉来到学士院,苏轼正在处理公务,见孙觉来了,起身相迎,道:“莘老,你怎么来了?”
孙觉道:“明天就放榜了,我们负责的贡举之事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不如等放榜之后,我们去探望一下经父可好?”
苏轼道:“好啊,经父这段时间居家养病,我一直没顾得上问候,不知病情是否有所好转。等明天处理完贡举之事我们就去。”
苏轼话音刚落,一名下属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苏……苏大人……”
苏轼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下属深吸一口气,试图让音调平稳些,道:“苏大人,孔……孔大人殁了!”
苏轼身形一晃,惊愕地看着下属,道:“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