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易听朱光庭说苏轼出的策题大不敬,疑惑道:“仁宗先帝以忠厚著称,神宗先帝以厉精著称,让考生们通过答题,夸赞并效法两位先帝,何来大不敬?”
朱光庭嘴角上扬,冷笑一声,道:“夸赞?我看是讥讽吧。这分明就是借着策题讥讽两位先帝的过失,其心当诛!”
贾易恍然大悟,道:“对对对,公掞说得对。此人狂妄至极,官家、太皇太后让他主持馆职考试,他竟然妄图借题讥讽先帝,以报当年被贬黄州之仇,其心当诛!公掞打算怎么办?”(朱光庭,字公掞)
朱光庭道:“我准备这几天好好想下措辞,然后上书弹劾。”
贾易道:“需要我做些什么?”
朱光庭道:“你身为太常丞,不方便出面。我是左司谏本就有弹劾百官之责,所以我上书弹劾无可厚非,由我一人出面即可。”
贾易道:“好吧,那就仰仗公掞了。”
十八日。
延和殿。
百官商讨政事,议论一波后,朱光庭启奏道:“启禀官家、太皇太后,臣要弹劾翰林学士苏子瞻!”
殿内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纷纷移向一脸茫然的苏轼。
朱光庭道:“学士院馆职考试的策题《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先说欲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忧百官不能尽职,以至于玩忽职守;欲效法神宗的励精,而害怕有监察之责的官吏以及知州、知县不能识别其意图,而流于刻板。然后又说汉文帝宽宏大量,没听说过有官员懈怠荒废而不尽职;汉宣帝综合考核名声政绩,也没听说过有官员督察过失。臣觉得仁宗的深仁厚德远超汉文帝,神宗的雄才大略远超汉宣帝。为人臣者,应当极力赞扬先帝,不应当随意拿来议论。而今学士院考试不识大体,让人议论,独赞汉文帝、汉宣帝的完美,却说仁宗、神宗的不足,如此对比,是莫大的不忠!伏望官家、太皇太后明察臣言,治苏子瞻的罪,以警戒那些不忠的人臣。”
苏轼双拳紧握,耐着性子听完对方的污蔑之词,愤然启奏道:“臣说的刻板,专指百官、有监察之责的官吏以及知州、知县不能奉行,与二帝何干?至于先论述周公、太公,后论述汉文帝、汉宣帝,皆是写文惯用的旁征博引,何来和二帝对比之意?朱大人牵强附会,想要给臣安插莫须有的罪名!况且策题原本准备了三篇,第一、第二篇是邓温伯所做,第三篇才是臣撰写。臣将三篇文章一同呈送御前,官家、太皇太后最终选用了臣写的第三篇。臣愚笨,怎会提前知道官家、太皇太后会用哪篇?如果臣有一点讽议先朝之意,则臣死有余辜,但臣自持忠贞,也难敌众口铄金污蔑臣,还望官家、太皇太后明察!”
太皇太后道:“此事吾自有论断,改日再说。”
大家随后讨论其他政事,不再提及此事。
一周后。
朝廷下诏苏轼无罪,此事不了了之。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