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道:“无妨,我已沦落至此,就算违背誓言受到惩罚,又能惨到哪儿去呢,大不了贱命一条!”
就这样,抗疫工作仍在持续进行着,忽然有一天,苏轼病倒了……
数月后。
汴京。
樊楼。
几人围桌而坐正在吃饭闲聊着。其中一人道:“你们听说了吗,苏子瞻殁了。”
另一人道:“是那个很有文采的苏子瞻吗?”
“是啊,就是他,听说他在黄州殁了。”
“不会吧,什么时候的事?”
“四月。好像和曾子固离世差不了几天。”(曾巩,字子固)
“竟有这么巧的事。曾子固和他都是欧阳公的学生吧,如今两位学生同去九泉陪欧阳公……哎……真是世事难料啊!”
“可不是嘛!可惜了!”
旁边的一桌听后也议论起来。一人道:“原来不止我听说苏子瞻殁了,我还以为是假的呢。”
“我也听说了。他穷困潦倒活到现在也是命大。”
数日后。
宋神宗正在用膳,夹起菜看了眼又放了下去。
皇后见状道:“官家,可是饭菜不合胃口?”
宋神宗长叹一声,放下筷子,伤感道:“你听说了吗?苏子瞻殁了。”
皇后道:“听说了,如今满城传得沸沸扬扬,岂能不知。不过,苏子瞻才四十来岁,怎么可能突然离世,也就是些市井传言,不足为信。”
宋神宗道:“他四十八了,即将年过半百,不年轻了。”
皇后微微一笑,道:“官家就是嘴硬心软,寻常人只能记个大概,官人竟连他多大都记得一清二楚,还说不喜欢他。”
宋神宗哑然失笑。当年他确实在气头上,这些年全国新法推行的一塌糊涂,加上前年五路伐夏失败,去年与西夏的永乐城之战又失败,连连受挫使得宋神宗对新法的推行早已没有从前坚定,对苏轼当年写的那些反对新法的诗文也就不在意了。如今恨意已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其才华的欣赏和想念。期间宋神宗曾多次想调苏轼回京,都被王珪等人阻止,只得作罢。
皇后道:“官家这么记挂苏子瞻,不如召蒲传正进宫,一问便知。”(蒲宗孟,字传正)
蒲宗孟是苏轼的同乡,他的姐姐又嫁给了苏轼的堂兄,两家是姻亲。宋神宗想着自家人肯定对消息更灵通些,于是对身边的宦官道:“去传蒲传正进宫!”
蒲宗孟闻讯急忙进宫面圣,行礼后,宋神宗问道:“朕听闻苏子瞻殁了,是真的吗?”
蒲宗孟道:“启禀官家,臣近日也听闻此事,但不知真假。”
宋神宗语气失落道:“原来你也不知道啊!算了,你下去吧。”
蒲宗孟道:“要不臣派人去黄州看一下,再来禀告官家。”
宋神宗道:“也好。”
蒲宗孟离开后,宋神宗也起身准备走,皇后看着满桌子的菜,道:“官家不吃饭了吗?”
宋神宗道:“吃不下!”说完甩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