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他将背篓里的蜜蜂轻轻地抖落在一个空闲的箱子里,留了一进一出两个口,周围有缝隙的地方抹上泥巴,做完了这一切,他便将锅里的疙瘩汤扒拉了几口,就这样蜜蜂就在姥爷家安家了。
那至于后来蜜蜂怎么又到外祖父家里,我便又问起了外祖父。原来,姥爷那时间跟外祖父已经分家了,外祖父身体好,外祖母去世的比较早,他不想跟小辈一起掺和,自己吃软吃硬,吃甜吃辣自己一个人过反而很轻松。
刚开始蜜蜂是姥爷养着的,但他整天忙里忙外的,没有时间照看,起初蜜蜂还繁殖了好几箱,但最后死的死,跑的跑,只剩下两三箱了。
外祖父看到这样,便开口向姥爷要一箱蜜蜂试着自己去养。姥爷给他的不是最好的,蜂箱也被老鼠咬了好几个洞。外祖父接过这箱蜜蜂,选择了一个采光比较好点的地方,将周围的野草处理了一番,挖出一块平台,蜂箱下面放两块平稳的石头,然后在蜂箱上面盖上了几块瓦,顺便将有缝隙的地方抹住了,就这样,蜜蜂便在外祖父家安家了。
刚开始,他没少为蜜蜂操心,他每天在地里劳作几个小时后,就回到家里,有时候看到蜜蜂出巢熙熙攘攘的,便找来白糖,倒在碟子里,倒一些水,然后找来几根木棍,搭在碟子上,蜜蜂有时候飞累了,飞饿了,便歇在外祖父搭的“桥上”补充营养,就这样,蜂群一天天的多了起来。
冬天来到的时候,外祖父便找来自己不穿的破衣服,盖在蜂箱上面,并对蜂箱上下两个口进行了封堵,这样做的目的是冬天空气冷,害怕蜂群受冻死掉。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蜂群不断壮大起来,每到冬天的时候,就是外祖父忙活的时候,因为每年到冬天要进行铲蜜,而且还要对蜂群进行选种,留下蜂群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来年蜂群的质量,并且在铲蜜的过程中尽量不能伤害到蜜蜂。
铲蜜的时间一般选在半夜里,这样蜂群都开始休息了,而且铲蜂房时要把蜜给蜂群留一部分,留的少了来年蜂群也会挨饿,所以蜂蜜的数量控制也比较重要。
铲下来的蜂蜡准备在桶里,一般蜂蜜储存在蜂房里,而蜂房是蜡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去蜡,将铲下的蜡全部放在烧热的大锅里,加一部分水,水不能过多,要保证蜂蜜的质量,等蜂房全部融化,蜂蜜和蜡都在锅里了,然后将炉中的火熄灭,直到锅里的温度完全降下来,漂浮在上面的一层就是蜡块,将它们打捞出来,这就是以前条件比较差时,手工做蜡烛的原料。
处理完蜡块,剩下的才是蜂蜜,还要对里面的杂质过滤一番,然后装桶,密封。
做完这些所有的工序之后,就可以拿到市面上去买了,那时间手里的钱财都比较少,大多都换成了粮食,而且那时候蜂蜜价格也很低。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外祖父家里条件慢慢地改善了,随着小辈们慢慢长大,劳动力也多了,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
虽然条件稍微好点了,但姥爷的一个吃饭习惯一直没改,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