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拳、海盐一线,可以说是之前毗陵的翻版。
地势平坦、起伏甚小,田连阡陌、沟渠纵横,这种地形对种田党来说那是宝地,对正在进军的太史慈来说,那就是造孽啊,关键是这种地形上的行军,太史慈之前刚经历过一次!
至于说沟渠纵横,为何不用舟师?
这个怎么说呢?这么说吧,大多数的沟渠,都属于成年男子使使劲就能蹦过去的范围,如果说有能在这种沟渠中行驶的舟船,可能只有独木舟了。
可能是吸取了毗陵的经验,孙策这次在由拳、海盐一线的防御并没有像毗陵那样将兵力主要放在城池里,而是反了过来,将防御力量主要放在城外,依托河网沟渠进行层层阻击,这让出身北方的太史慈烦躁的几欲抓狂。
而且孙策干的缺德事儿还不止这一件,也许是吸取了毗陵的失陷跟城内百姓不稳定的经验教训,这次他竟然把由拳县城内的百姓都赶了出来,使由拳县城成了一座只剩军队及部分妇女的军营,并且还驱使着百姓北逃。由拳县的百姓们无奈之下,只能投奔太史慈,而太史慈不仅不能暴力驱赶这些百姓,还要好言安抚他们,甚至拿出军粮来赈济他们,让太史慈对孙策越发的恨之入骨。
消息传到于琦的手中,于琦也是十分无奈,只能派人支援太史慈,幸好每隔几日来往南昌跟丹徒的水师都会运来南昌城提供的羽箭,这才使得太史慈的推进没有受到太多的迟滞。
不得不说,在这种地形上,步弓手的大规模应用,简直就是古代翻版的火力压制,制约这种应用的唯二因素,就是羽箭的供应,以及弓手自身的体力。
而这件事也被太史慈写进了战报,于琦在接到之后,思考了一番,又招来徐庶、是仪以及几个武将商议了一番,便传信南昌,让孟建在阴干船板的木料厂,再加建一个,用来阴干竹片、桑木等适宜制作弓胎的木料。
如果这是一个策略游戏,给大汉天下十三州各自标定一到两个特产兵种的话,那扬州的特产兵种,于琦就投水师跟弓手;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那就是搭载了弓手的水师。
与其他州相比,扬州真的有适合组建大规模弓箭手部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就是兵员,就像北地三州那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天生就是骑兵料子的兵员一样,扬州那些从小在山林间驰骋渔猎的山民个个都是弓手苗子。
众所周知,弓手作为技术性兵种,其训练周期比弩手、刀盾、枪矛等兵种都要长,而生长在山林间的山民们,从小跟弓箭、投矛、石锁等远程武器打交道,他们对弓箭的熟练程度可以让于琦省去大量的训练时间以及训练消耗——不会有人觉得训练弓手不需要消耗吧?不会吧不会吧?
再说制作弓箭的原材料,羽箭的制作被于琦拆分成几道单独的工序,分包给南昌以及新寓的百姓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稳定的生产链条,这个无需赘言;只说弓身,弓身的组成大致可分为竹木、角、腱三部分组成。
竹木就是制作弓身的主要材料,其中竹片以产自庐陵一带的南竹为主,木料的话则以桑木为主,而扬州之丹阳、吴郡两地,喜种桑麻,盛产桑木。
角的话以牛角为佳,扬州亦多水牛,不过这玩意属于紧俏物资,而且还是不可再生的,当前阶段还是以对外收购囤积为主。
腱就是弓弦,以动物的筋腱为佳,牛筋为上,其他的动物筋腱亦可,而扬州多山,于琦在南昌建立的榷场,就从周边山越部落手中收购了很多动物的皮毛、筋骨。而且这个筋腱也不是直接用的,乃是需要风干、浸润、砸萃、抽丝、黏连等多个工序,才能制出一根合格的弓弦,出战的时候,弓手们往往会多备两根弓弦备用。
于琦手中就有几柄无论用料还是做工都十分考究的铁胎龙筋宝弓,其弓身用精铁铸就,弓弦更是了不得,乃是得自大江中的猪婆龙的龙筋制作而成,堪称神兵利器!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材料之外,制作弓身还离不开一样关键性的辅料,那就是用来黏连的胶,胶的话以动物胶为主,尤以彭蠡泽及巢湖特产的鱼鳔胶为佳,这也算是扬州比其他州的区域性优势之一了。
综上所述,于琦要是不大力发展弓手部队,就是在暴殄天物,就是在浪费扬州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而于琦在发现了扬州真的适合量产弓手之后,对将来的北伐又多了几分信心,于琦本来想着以后北伐的时候,以车对骑,用类似武刚车的车阵来对抗北方诸侯的大规模骑兵冲锋;如今有了大量弓手之后,于琦又多了一个选择:试想一下,两军对垒,在对方的骑兵冲锋之际,这边数以万计的弓手只要能射两到三轮,就能大量杀伤对方的骑兵,增加己方的胜算,甚至起到决定胜败的作用。
而且山民彪悍,射完箭后,还能充当预备兵力,在关键时刻还能弃弓持刀,近身搏杀亦不输任何人。
在吴县盘桓了数日,这些豪族似乎是约定好了一般,今天张氏族长带着一些族中后辈来拜访于琦,明天陆氏族长带着一些族中后辈过来拜访,决不撞车,让于琦不得不一再推迟行动计划,在吴县又多待了好几天。
在这段时间里,天下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跟于琦有点关系的有两件,一是荆州大疫,使得荆州兵战力巨损,导致刘表在击败张济之后,不得不与张绣罢战,甚至默认张绣占据南阳重镇宛城;二是孙策击败王朗,从王朗手中夺取了会稽郡北部精华之地的统治权,王朗南奔,据说逃往位于会稽郡最南边的东冶县了。
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跟于琦息息相关。
第二件事暂且不提,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于琦并不意外,王朗若是顶住了孙策的进攻,那才叫意外。
第一件事却让于琦有些胆寒,大疫,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玩意是人传人的,以这个时代贫瘠的医疗手段以及低下的组织效率,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根本防不住!曹操屠城五座,血染战刀,人称曹屠,而一场大疫下来,牵连州郡,倒伏者何止十万,却是真正的杀人不沾血的魔刀。
就算是作为穿越者的于琦,面对大疫亦是束手无策——这玩意超纲了啊!
震怖之下,于琦只能传信南昌及新寓,做好从荆州方向来人的防控工作,所有荆州来人,先隔离五天再说;同时尽快组建一支商队南下交趾,寻找记忆中的神药金鸡纳,虽然他也知道金鸡纳只是对疟疾有奇效,对其他的疫症效果不佳,而瘟疫的种类多种多样,又不惟疟疾一种,只是这个时候,于琦也别无他策。
用一句说得好的俗话来说就是“病急乱投医”了。
就在于琦因荆州的大疫而震怖,犹豫着要不要放手,交由是仪或者徐庶指挥这边的攻势,返回南昌坐镇的时候,又一则消息传来,让于琦打消了返回南昌的念头,决意进攻到底。
消息来源不定,准确性更是无从谈起,其真实性亦是让人一听就觉得是在胡说八道,但于琦却坚信不疑,决意挥大军南下。
这则消息就是:孙策在占据山阴之后,至会稽山中纵马射猎,被人以毒箭射中面颊,返回山阴不久便毒发不治。
很滑稽是不是?
但于琦知道,这个看似无稽之谈的消息很有可能就是真的,因为历史上孙策就是这么死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孙策在杀死了许贡之后,由许贡的门客埋伏刺杀了孙策,在这个时空,孙策虽然也杀死了许贡,但于琦还真拿不准,这次的刺杀是许贡的门客搞的,还的山中的越民干的。
反正不管是谁干的,于琦都不会宣称对此事负责。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轮回,也有人说命中注定,于琦现在有些相信这个说法了。
不光是孙策的死因,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就在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几艘从南昌出发运送军资的战船,没有前往丹徒,而是直接从溧水进入震泽,直入吴县城外。随船而来的,除了一些军需辎重之外,还要陆筠捎给于琦的私人物品,譬如一剂剂配好的药材,譬如两个如花美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