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郭臻完成拜师仪式时,夜已经接近三更,程膺没有再拖时间,宣告鹿鸣宴结束。
散场之前,程膺将郭臻叫到一旁:“弘毅,接下来你有何安排?”
郭臻想了想,回道:“老师,我准备十月中旬再前往京城赶考,在这之前,我一是复习应考,二是处理一些私事。”
“十月中旬出发有些晚了,你需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应对突发情况。”
“老师所言极是,那我十月初便出发。”
“复习应考时,你可以来我的府上,我既然收你做关门弟子,便会对你用心教导。”
“谢老师关心,学生处理完私事便会来老师府上,到时候要叨扰老师了。”
“无妨,我虽然担任一省提学,但平时事务并不算太多,你能来我府上,也算陪我解闷,时间挺晚的了,你回去吧!”
“是,老师回见!”
“回见!”
郭臻离开知府衙门后,没有前往魏国公府,而是径直来到了养心斋。
这时候,养心斋已经歇业关门,但里面有伙计住店看着。
郭臻拍门之后,里面传来了张振有些迷糊的声音,显然这时候张振已经入睡。
郭臻报了身份后,张振连忙打开店门,将郭臻迎了进去。
郭臻寻了张椅子坐下,然后问了张振这两天养心斋的经营情况,张振不但办事机灵,口才也不错,没用多少话语便将情况介绍清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养心斋这两天的经营状况,那无论是‘一炮而红’还是‘顾客盈门’,都颇为合适。
昨天下午在养心斋前发生的奇事,随着众人口口相传,很快便散播开来。
城中许多百姓第一次听说养心斋,以及养心斋“非穿儒衫戴青衿者”不卖书的规矩,都以为奇事。
只是这种事在寻常百姓耳中,不过是一个消遣的乐子,闲聊一番后便不再在意。
在这个二十两银子就够一家人吃喝一年的时代,没有哪个普通百姓会花半年的银子买一套“华而不实”的书。
可这事在读书人耳中,却荡起了巨大的风波,有赞叹养心斋数十年坚守祖制的风骨者,也有骂养心斋哗众取宠不知变通者。
不过,不管是赞叹的读书人,还是毁骂的读书人,只要囊中稍微宽裕些,多半都会去养心斋买一套“非穿儒衫戴青衿者不卖”的书回来,看看这书到底如何。
一时间,养心斋的书,竟隐隐和“穿儒衫戴青衿者”挂上了钩,愈发扬名。
在国子监中,即使有些家资不宽裕者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上一套养心斋的书,来标榜自己读书人的雅士身份。
大明开国已有数百年,世风原本就渐起奢华,养心斋的书,便顺势成了相互攀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