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银小说>其他类型>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三百四十六章 官场的潜规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六章 官场的潜规则(2 / 2)

这一路过来,居住的最简陋的地方,大概就是这里了。

看到略有灰尘、明显是刚清理过的桌面,就知道这里估计跟郑州一样,也是临时突击准备的地方。而且没准儿,还是方宇自掏腰包清理的。

看出方宇的窘迫后,李承乾笑了笑,毫不在意的坐在还有些灰尘的凳子上,指指对面说:“坐吧,学院毕业典礼以后,咱们也有几年没见了。虽说孤的岁数甚至比你们还小,但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先的道理,很是好用,孤在你面前端着老师的架子,还是没问题的吧。”

坐在凳子上,方宇拱手说:“这是自然,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我等必然不敢忘怀殿下的教导。当初殿下在我等毕业之际曾经说过,哪怕今后我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了什么难处,都可以朝您伸出求援之手,学生可是一直没有忘记。”

这话还真说过。

敲敲桌子,李承乾大笑道:“行吧,这确实是孤说出来的话,别人只会以为是客套,到你可是毫不犹豫的用上了。拿出来吧,孤不相信你这一年时间在兖州就是晒太阳的。”

方宇嘿嘿一笑,从怀中拿出了厚厚一摞子图纸,还从旁边的箱子里拿出了很多。

打开第一个册子,李承乾就对方宇伸出了大拇指,再看看他拿出图纸以后更显消瘦的身体,对他这一年来的辛苦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当初他在学院替老先生上课的时候,在讲完了课业,一般也会给学生们扯点闲篇儿,而绘图与比例尺之类的知识,也在闲篇之中。如今这份地图,就是方宇一年来走遍兖州各地,实地考察以后测绘出来的图纸。山林、沼泽、河道、村庄、耕地但凡是地图上能标示出来的地方,基本都被他标了一个遍,甚至于好多地方的注释,因为地方不够的原因,只能隔一篇再写。

“很辛苦吧。”

放下手里的册子,李承乾已经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一个连山高都想办法测出来的猛人,不可能在别处出现纰漏。

只是这一句话,就把方宇说得热泪盈眶。

“不苦!只要能把兖(yan演)州带动的富裕起来,就不苦!”

回头看了张赟一眼,张赟领意,清退护卫和宦官,将书房单独留给了太子和方宇,并下去准备饭菜。

没有了外人,方宇才松了一口气,猥琐的拱手说:“殿下,学生考察兖州以及周边一年的时间,虽未面面俱到,可是还是能看到全貌的。就学生看来,兖州之所以卡在重要地段却没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封闭。

虽然靠着运河,可是旁支的水路大多已经被水草之类的淤堵,根本走不了船。就土壤的质量而言,学生估计这里的土质在全大唐都能排得上号,不管种什么,绝对都能种好。可是问题是”

“可是,因为这里的人也闭塞,对外界的接触不够,所以都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饿不死就行,不管你怎么规劝,也会把你当成空气在一边晾着,是不是?”

方宇无奈的点了点头:“对,学生对他们已经快要绝望了。想要清理河道,需要大量的人工,兖州府兵几乎没有,就算有,一般也是归属周边折冲府的管理,再说学生是刺史,根本没资格调用府兵。若是能拿钱购买劳力,也是可以的,怎奈学生在户部得到的那点点油星子,基本都用在勘探上了。想要出钱,卖身都不够啊!古人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诚不我欺。”

看着方宇一副吃了大便的郁闷样子,李承乾偷笑不已。这就是有抱负却没有准备的下场。小的时候都觉得梦想于自己而言近在咫尺,长大以后才发现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梦想、设想,在现实面前,总是那么的无力,更多的时候,人们反而需要数倍的准备,或许还可能不够。

敲门声响起,张赟送来了一壶热茶和两个杯子。

看着方宇害怕滚烫的茶水,一副恨不得吹凉了品尝的样子,李承乾已经笑不出来了。这又是一个被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的少年人,很像当初的自己。如果他这个太子没有出来,如果他没有选在在兖州停顿,那么他就只有在这片肥沃与贫瘠并存的土地上,徒呼奈何了。

“想吹就吹,用不着在那犹豫来犹豫去的。你在户部混了一段时间,应该知道孤为何要放开商业限制,甚至放开勋贵群体的限制。一个贫瘠的地方想要富裕起来,自身的奋斗必不可少,可是有些时候是需要外部拉一把的。兖州地理位置这么特殊,别告诉孤你不知道对外求援会得到多么猛烈的回应。说到底,你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啊!”

好不容易等茶水凉了一点,方宇贪婪的喝了一口,无奈道:“一州之地,如此重要的事情,学生又岂能自作主张。之前学生给朝廷送了奏折,请求得到准许,可是奏折如同石沉大海,一直都没有回复。本来以为是您不答应,可是后来听说您离开了长安,才明白为何没有回信。殿下啊,于学生而言,您离开长安可真不是时候啊!”

想了想朝中的那几个家伙,李承乾觉得方宇十足十的是被坑了。兖州这么好的条件,一旦发展起来,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越中等州,十年之内,就是追上上等州都不是问题。到时候,单单一个小地方的赋税就能在山东之地的赋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那几个混球起了惜才之心,给了方宇一个考验。要是他不畏缩的“先斩后奏”,就说明有足够的魄力,值得培养。但要是机械的等候朝廷的回复,那就泯然众人,不值得花费时间考验了。

兖州如此的重要,他们的等待也是有时间的,估计从收到奏折开始,半年就是极限了。时间超过半年,恐怕方宇这一次才是真的让仕途到此为止了。

这些,都是官场里的一种潜规则,哪怕是皇帝也不会多加干涉。因为辩识人才、选拔人才、推荐人才,本来就是六部尚书甚至是三省主官等人的职责之一。延缓一地发展的半年时间换来一个未来的能臣,是值得的。

考虑到这一层,李承乾摊开手说:“如果你想要让孤给你出主意,孤也没有,只有这一种答复。若是你想要让孤掏钱,孤也没办法,东宫的财政,因为之前的各种投入很是紧张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