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顺手拿起来一个菜卤蛋,走过去整个地就塞到“四眼”嘴里,笑嘻嘻说:“赶快吃,闭上你的臭嘴。”
“四眼”用手取出来卤蛋,用舌头舔壳,自嘲道:“还别说,蛋壳的味道倒是蛮好的。鲜鲜咸咸,有一股子田野的味道。”
大家都哈哈笑起来。
接连做了好几锅,外婆和姆妈小心的把鸡蛋放置在一只只菜碗里码好。然后又分别拿上一些新鲜蔬菜,准备去分送给邻居们。另外给隔壁的林家、还有宁波阿婆家里多拿了切下来的各一块猪肉。
有人说,上海滩的马路、街坊何其多,但只有透出人文气息的才是令人回味的,只有说得出故事的才是让人魂萦梦绕的,也只有在其中生活过的人才会斤斤计较于它的些许变化,哪里变糟了,哪里变味了,哪里变得更可人了,甚至哪里消失了……
实际上,上海的老街小巷,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义,让人回味无穷。
就比如说,即使不是过节,只要哪个邻居家下馄饨、饺子了,一般情况下,隔壁人家总会共享一碗。当然受惠的一家不会空碗回过去,总要在碗里放些食物回礼,哪怕是几块糖果。
碗对碗的实质是情对情。这种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相濡以沫的朴素气氛恰恰是后来现代化居住社区里所稀罕的。
再举一个例子。当时小巷里洗衣晾衣都是穿在竹竿上,用丫杈头丫到客堂、天井的顶上,竹竿两头搁在天井、客堂建筑构件上,有的直接把竹竿撑到巷子里。遇到下雨,如果主人不在,隔壁人家也会将衣服代为收起,叠放整齐,等到主人回来送上门。
街坊邻居们很多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对于外婆带过来的这些蔬菜的处理方法,自然会根据个人的口味,在做法上略有不同。
比如宁波阿婆,小毛连想也不要想,就知道雪里蕻到了她的手里,十有八九就会最终做成梅干菜一样。
但是菜卤蛋不一样,可能因为是川沙乡下的当地特产、还有外婆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不错的缘故,左邻右舍都欢喜吃,广受欢迎的。
小毛一开始也是想要跟着外婆和姆妈出去送菜。只是“四眼”把他拉住了,说道:“送东西要送好几家,每一家还要聊会儿天,你哪有时间?我们还要做功课学习的呢?”
姆妈本来是想要小毛一道跟着去的,但听“四眼”这么一说,就只好改变主意。她说道:“那好,你们几个小鬼头,吃完后就好好着在家里学习。”
“你不说我还忘记了,露露这一趟过来就是学习上要取经的。”外婆问露露,“作业带过来了吗?”
露露点点头,回答:“都带好了的。”
外婆看着小毛,说道:“你好好着辅导辅导露露。依她现在的成绩,我看不要说是将来考大学,估计再不努力的话,考高中都困难的。”
露露伸出舌头努努嘴,不响。
“还有‘四眼’,学习成绩不好,总吃生活怕也是不好受的吧?”
姆妈临走前反复叮嘱:“你们四只小鬼,就在房间里写作业。作业没有写好之前,全都不好出去玩的,晓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