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这样的,这样才不枉白活一场,青春就是要拥有最美好的回忆,就像是拍照一样,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留下最美好的那一瞬间嘛,人生这段旅途真的不是很长,如果到了老年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日子那就太悲哀了。
可惜的是让叶素素没有想到自己找了个男朋友却没有半点浪漫的艺术细胞,和块石头也没啥区别,让叶素素很无奈啊,不过也没关系,只要自己够浪漫就可以了,想到这里叶素素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唐升歪头看了一眼叶素素,不知道这个女孩儿又发什么神经,一会儿生气一会儿高兴的,还真应了那首歌的所说,女孩儿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看着那缓缓升起的大太阳唐升也颇有感触,他所感触的自然是自然之力的伟大。
看完日出的时候那边的海鲜粥就已经煮好了,今天游艇上人虽然不太多可是唐升还是煮了满满的两大锅海鲜粥,不怕吃不完,别说两大锅,就是来两百锅唐升都能轻松的塞进那犹如黑洞一般的肚子里去。
唐升已经渐渐喜欢上厨师这个职业了,作为美味的食物塞进嘴巴里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只不过这种享受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的体会到,其实厨师是一件很辛苦的职业,严寒酷暑都要守在炉子边上,油烟更是对皮肤眼睛不好,不过唐升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这海鲜粥也太鲜了,再给我来一碗”,赵雪君喝了一碗后摸了摸肚子忍不住冲着唐升举起了手来,脸上还笑眯眯的,因为那锅就在唐升后面,所以意思自然很简单了,让唐升帮她盛,唐升无所谓的接过了碗。
唐妈看得啧啧称奇,大儿子失踪了十二年回来后怎么变化这么大?以前别说给别人盛粥了,那在家里是真的没眼力见,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更是从来没有去过厨房的,现在可好,不但性格变得安静了很多还成为了一位厨师,都说女大十八变,唐妈却觉得自己儿子比十八变还要更恐怖一些。
唐升自然受到了老妈那古怪的眼神,不过也没有在意,二十分钟后这一大桌子的人几乎个个都瘫在了椅子上,太撑了,实在是这海鲜粥太鲜美了,这种鲜美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原因很简单,海鲜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唐升随手几网捞上来的几十只螃蟹和海鲜炖煮的,而炖煮的水也是用的浓度比较高的生命之水。
都是家里人,唐升也不会吝啬,而且这次出来游玩也是很耗费体力的,老爸老妈不用担心,他们的身体已经开始发生进化了,他更加担心弟弟和弟媳还有糖糖这个小丫头,所以放一些浓度高的生命之水不但可以让她们不会出现晕船的现象,更可以让他们保持充沛的体力玩乐,这些唐升都是考虑到了的。
大海上玩乐的项目并没有太多,无非就是钓鱼游泳,游泳唐元这个大男人都有些害怕,更何况是糖糖这个小丫头了,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钓鱼,偶尔还会拍拍照,享受的更多的是这种飘荡在大海上无拘无束的感觉,闻着那微腥的海风。
“哥,真的可以钓到那种几百万的蓝鳍金枪鱼么?”唐元来之前也查过一些资料,自然直接问出了这样的问题来,旁边的唐爸唐妈一听说一条鱼可以卖出几百万也有些傻眼了,啥时候一条鱼可以这么贵了?那这种鱼得几万斤啊?
“二弟啊,你还没学会走就想飞啊?别想了,别说你钓不到那种个头的蓝鳍金枪鱼,就算你真的钓到了也卖不了那么多钱,那种蓝鳍金枪鱼的确值钱,但是说几百万大部分都是广告的效应,与其说花几百万买了条鱼还不如说是花几百万买了一条广告推广,而且也不是在华夏,而是在岛国,这种老新闻你从哪里翻出来的?还有。。。”,唐升还没有开口叶素素却在一边开口解释了起来。
他倒也乐得清闲,不过唐升却觉得叶素素与其说想给二弟解释金枪鱼的常识,更多的是想叫一声二弟,让二弟郁闷郁闷,旁边赵雪君捂着嘴偷笑着,不过时不时的插一句也解释一句,叶素素和赵雪君两个人不但把金枪鱼的很多情况解释的清清楚楚还把很多海产品的事情都解释了一番。
虽然赵雪君和叶素素都不是渔民,但毕竟都是春城本地人,对于海边的很多情况都很了解,尤其是赵雪君这个女人,和唐升同龄三十五岁的女人又是赵家的一个掌舵人,知道的信息太多了,就连岛国的筑地市场情况也都解释的很清楚。
这些关于海洋知识和海产市场的消息本来解释起来是很枯燥的一些,可是从赵雪君嘴里解释出来反而变得有趣味起来,里面还夹杂着一些趣事,就连五岁的糖糖都睁着大眼睛在听着,唐爸唐妈也都是生活在内陆的人,对于这些信息也是第一次听说,听到那金枪鱼可以卖到几千块甚至几万块一斤也是不停的咂舌。
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钓着鱼,唐升这个游艇的主人反而成了透明人,让赵雪君与叶素素和唐爸唐妈他们聊得很开心,叶素素虽然很多信息知识没有赵雪君丰富,但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那也是见识超绝的人物,说起一些见闻一点儿都不比赵雪君要差。
“真的有两万多块的一只鸡?”唐妈听着两女说的这些东西总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阿姨,我怎么可能骗你,这种西马尼乌鸡又被人叫做兰博鸡尼,全身漆黑如墨,鸡冠子,鸡眼睛甚至是连鸡内脏都是黑色的,在印度这种鸡被炒到了天价,很多人认为这种鸡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和力量,但凡是买的富豪都是当宠物养的,一只两万多还买不到呢”,叶素素笑嘻嘻的解释着,还真别说,她见过这种鸡还是因为她的一位叔叔养过一只这样的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