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上又爆出一些与人才有关的事件:第一件,一年轻科学家在华夏科学院申请院士没被通过,却被大美帝国科学院评为院士,人也离开了华夏去了大美帝国从事科研。大美帝国是这个世界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科学院也是引领世界科技的存在,能通过大美帝国科学院的考核却通不过华夏科学院的考核,引发民众的广泛讨论和关注。第二件,一些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老科学家因为学历或无留学经也失去了评选院士的资格,让人们对华夏科学院院士评选制度产生了质疑。第三件,华夏顶尖大学每年派出的大量留学生学成后鲜有回国效力的。引发人们对人才流失的担忧和对大学,主义教育的不满。第四件,国际顶尖科学家中鲜有华夏人的身影,引发人们对教育制度的质疑。这些事件,把华夏科学院和华夏教育部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华夏高层召开会议讨论这些问题,教育部长杨陆,政策办公室詹步启和陈惠民,华夏科学院院长关英达参与了这次会议。
龙振华先向关英达提出了询问,关英达说:“评选制度存在了很多年,依据制度也为华夏选多优秀人才。当然我也为个别优秀科学家因为制度原因有,被评为院士感到遗憾。有人质疑科学院的选人制度不合理,这点我坚决不同意,首先,这制度不是一个人拍板决定的,是经过多数人反复讨论,得出的最佳方案,制度的哪一条都经得起推敲。就比如说争议最大的需要院士推荐这一条的原因就是:第一,你的能力能获得业界的认可;第二,很多科研项目是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这难道都需要质疑?院士的评选标准早就制定在那,你要想评院士就该照着那标准去准备,一些人自己不去准备评不上却反过来质疑标准,难不成每个人都得专门给你个人制定一套标准?网上一些媒体人从没搞过科研,什么都不懂却抓住个别案例乱带节奏,博眼球,蹭流量,着实可恨!”
詹步启点头附合:“关院长说得有理,网上质疑的基本都是一些不懂科学的人,夏虫不可语冰,我们没必要理会。”
“是啊,这些媒体就知道博眼球,乱带节奏提高关注度,完全不能客观现实的发表文章。像这些留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别人选择在哪里工作,那是别人的自由,发达国家有更好的待遇和科研环境,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更好的环境,这是人之常情。再说科学无国界嘛,在哪里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还不最终都是造福全人类。学校里咋可能不进行爱国教育嘛,这都能赖到学校吗?说到人才培养问题,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反思,一方面研究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积极探索实践,进行了很多教改方面的探索。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教改能否取得的成果不是短期能看出的,还需时间来证明。”教育部长杨陆说道。
吕行听了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网络上人们质疑的是什么?是人才的流失,是人才的培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当前,还是以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留不住人才就是一种失败。教育,培养不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就是失败,这没有任何借口可言!华夏科学院,代表华夏人才的最高殿堂,理应有那些在科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一席之地。然而我们却看到很多已经证实过自己的科学家因为学历,无留学经历,无人推荐等种种不能证明其科研能力的因素将他们拒入门外。而有不少人从没有取得任何像样的科研成果却能登堂入室。如果科研成果都不能证明科学家的能力那什么能证明?科学院选人不看能力却看其他,这难道不该质疑吗?再看看教育,一会搞素质教育,一会要减轻学生负担,一会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你们搞成功一样了吗?知道为什么一样都搞不好吗?因为你们的大学录取永远看的是高考那一纸成绩,你们对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永远也是看的期末那一纸成绩。你们怎么考核决定了下面的人怎么做,所以问题的根本是你们的考核制度出了问题。考核制度不改革,任何改革方案都是瞎折腾。”
杨陆听了不屑地说:“吕先生把我和关院长说得是无地自容啊,想必吕先生是有什么高见吧。”杨陆心里想:改革是那么容易的吗?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吕行瞥了杨陆一眼,看他那副神情,也猜到了他的心思。当即不紧不慢地说道:“第一,国家应不拘一格降人才,揽天下之才为我华夏所用,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第二,对学校尤其是大学的考核应以学生的成才率为主要指标。”
杨陆冷笑道:“画大饼谁不会呢,可具体实施方案呢?吕先生说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罢。”其实心里想的是你读了几天书?就在这讲什么大道理。他这种高知识人士对吕行的国主顾问身份自然是不服的,他自认为平时是不想与吕行一般见识,但是今天吕行明显是在向他和关英达发难,如果不是碍于龙振华在这里,他都要想好好羞辱吕行一番。眼下他觉得让吕行自取其辱比较好。
吕行到是淡定,随即说道:“杨部长稍安勿躁,我自会说明。”
“国家要想揽尽天下英才,需做好两个方面:第一,满足其物质需求,一个还要为穿衣吃饭发愁的科学家,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搞科研的。第二,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领导三天两头的组织科学家开会,写各种无意义的材料,要点实验器材,要点科研经费都得给领导送礼,在领导面前低三下四,这能安心搞科研吗?所以必须改变官员的官僚作风,提高官员的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的管理团队。另外对科研项目严把关,轻责备。对科研项目申请的把关要严,要有科学的论证,尽量减少资金的浪费。但也要明白,科研的失败率是很高的,只要前期申请是认真把关的,就不应对后期的失败进行责备。
教育方面,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但国家当下或未来一段时间最紧缺的应该是科研人才和高端制造业人才。国家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我国职教发展得并不理想,于是教育部对初中生实行了普职分流,以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也缓解制造业人才短缺的状况。然而此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毫无科学性可言,且对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首先,职教学校要想发展得很好,自身的教育得过硬,才能吸引到优秀学生就读。国家对职教学校进行了很大财政补贴,学校本应用这笔钱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购买先进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然而职教学校却拿着钱去到处打点关系,以求多招生源,然后又靠生源数量获取国家补贴。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家花了大量的钱却滋生了一系列腐败,而没有一分钱真正用在教育上。其次,职教的生源靠强制分流,导致进入职校的学生全是差生,其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强制分流这种政策只保证了职校的生源,都忽略了职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意愿,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
上层的设计决定着下层的培养方向,教育的改革只能是自上而下的。首先,大学应当宽进严出,宽进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严出是因为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学生理应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应当把学生的成才率作为对大学的主要考核依据。其次,鼓励大学生留学,更应给学生种下一颗为国效力的种子,应当把留学生为国效力的比例纳入对大学的考核。
职校的发展首先应规范职校的办学资质。对职校的考核须重教学成果,对学生实行分级考证模式进行考核,每年根据学生获得的技工等级证书的等级、数量对职校进行考核奖励,取消目前根据学生数量进行补贴的政策。
中小学的教育,应当重基础,重兴趣。基础,是指当前所掌握的知识能满足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这个基础包括小学阶段的语文和数学,初中阶段的语,数,物理,化学。兴趣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学校所能开展的所有科目,这些科目既包括艺体,也包括文化科目。同样,对学校教学成绩的考核分两类,基础考核为硬性考核,学生必须通过。兴趣考核为奖励性考核,不设指标任务,以达到该科优秀级学生数量对学校进行奖励。如此,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发现学生天赋,又能使每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