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银小说>其他类型>楚汉别史> 第195章大风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5章大风歌(1 / 2)

第一九五章大风歌

刘邦平定英布叛反,返程来到沛县。

沛县,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自那年追随项梁起,至今已十多年没回来过了,今日,天下己定,悲子思故乡啊,我要回去好好看看,看看沛县的山,沛县的水,沛县的亲朋故旧,沛县的父老乡亲。项羽说衣锦还乡,他却被我灭了。我今天才是绝对意义上的衣锦还乡,何止是衣锦还乡,我是皇帝了,天下之主,四海之尊,项羽算什么!匆匆一过客而已,陪我演戏,烘托我这唯一大主角的配角而已。不过,是个很称职的配角,几乎抢了我主角的戏,很惊险精彩刺激啊,因为如此,才波澜壮阔,才九死一生,才神鬼莫测,才壮丽辉煌,才津津有味,才引人入胜,才囬味无穷。人之一生,能如我者,方不愧为男儿,方显英雄本色,方称千年一帝。然,曾几何时,少年之我,是那样不被看好,甚至是被鄙视,说好听点是被轻视,几至被忽略不计。我那时就那么不显眼吗,不,我是显眼的,甚至是耀眼的,只是只在少数人,在那部分混社会的人群中是颇有名气的,是耀眼的。否则,怎会身边总有一帮弟兄,正是这帮弟兄,成了我打天下的主要骨干力量,成就了我今天的伟业,他们真是无赖吗,非也。且英雄不问出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才是真理。我只是不被所谓的社会好人群所认可,这所谓的好人们,其实只是良民,准确说是顺民,毫无自我主见,只会循规导矩,只会逆来顺受,无任何创造力,只是帝王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殉葬者。还颇有些自以为大有学问大有见识的所谓著名儒者,更是鄙视我,不但以前,现在仍是如此。其实他们太偏颇,太狭獈,不懂得实际社会上的王者之道,只会背诵讲解所谓的帝王之术。限于见识,也就限制了眼界,加之他们本身不居有天生的王者之气王者之才,又怎能看懂看透一个王者的成长历程呢。哈哈,我之今生,谁人评说,谁能评得对呢,谁能评得准呢,帝王者,只有具有帝王之气之才的英雄,才能评得准吧,老百姓讲叫做内行看门道嘛。啊,进入县境了,人真多啊,哈哈!

沛县百姓听说刘邦回来了,争相出家门来到街上迎瞻皇帝风采,远近乡村农民也络绎不绝涌进县城,只为看一眼刘邦。大街上人如潮涌,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父老乡亲看到刘邦,激动得热泪盈眶,心潮汹诵,不停的欢呼“万岁,万岁!”

刘邦很激动,极其激动,这是生我养我之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乡音,熟悉的一切景物,所有一切的亲切画面扑面而来,多么亲切,多么可爱,多么珍贵啊。

刘邦不停手不停声的打着招呼,湿润着眼睛来到沛宫。

欢迎的筵宴早已准备就绪,酒宴从午至晚,又至午夜,欢情亲切,热闹红火。

刘邦触景生情,多么可爱的故乡啊,多么亲切的乡亲啊,多么可敬的祖国啊!如今我登临大位,四海为尊,必须好好的保护爱护这一切。可江山初定,百废待兴,边患仍存,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多么需要威武大将们镇守边疆啊。可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世之难得的枭将,他们同我一起同甘共苦打天下,何其愉悦畅快;为什么不能共亨天下呢,配角只是配角,安分于配角才能彼此相安嘛,不认命最后自寻没命,若不反叛,若得齐心协力,合力建国多好啊,何愁四境不宁天下不安。象张良、吴芮之举,多好,多明智,方可得永年。

刘邦的思绪纷繁涌来,感慨万端,当即吟成一首诗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亲自站起,举杯高歌,情绪激扬,还觉得不夠劲,乃寻来百二十少年,亲自教之数遍,共声合唱,瞬即合唱者愈众。沛宫内外,一片歌声,冲天遏云,响彻旷野,合唱者何止万千,歌声飘达很远很远。刘邦忽尔起舞,边饮边唱,边唱边舞,慷慨伤怀,热泪奔涌,真情难抑的说:“游子悲故乡,我虽都关中,万岁后我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决意以沛为汤沐邑。”意即免除沛县百姓赋税劳役等。

沛中父老兄弟陪刘邦乐极欢饮通宵达旦,如此十余日,刘邦欲归去。

沛中父老兄弟苦苦劝留,刘邦说:“我等人太多,父兄不能充足供给,太烦累乡亲了!“遂起程出行,可沛县百姓万人空巷塞路挽留。

刘邦见百姓殷殷真情盛意难却,只得又留三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