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
苏轼一行人路过润州,此时佛印已回到金山寺,滕元发便邀请苏轼前往金山寺相聚。滕元发是范仲淹的表弟,范仲淹的父亲是他的舅父。苏轼本没心情前往,但之前曾答应佛印路过润州时一定去金山寺相会,如今已抵润州,怎可失约,于是将王闰之等人安顿好,并召唤学生秦观同去金山寺相聚。
苏轼与滕元发抵达金山寺时,秦观和润州知州许遵已到,几人相聚一番后,苏轼深感秦观怀才不遇,于是写下《与王荆公》一文寄给王安石,希望借王安石之口增加秦观的影响力。
滕元发不忍苏轼离去,建议道:“子瞻,你干脆向官家上书别去汝州了,就留在这儿吧。”
佛印道:“对啊,留在润州,还能常来寺里相会。”
苏轼道:“之前在江宁,荆公也挽留过。我本欲留下,怎奈合适的房屋田产太贵,便宜的又没法住……而且……”苏遁的面容浮现脑海,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许遵道:“房子的事交给我吧,在润州我还是说了算的,给我些时间,定能给你找到合适的住处。”
秦观急忙建议道:“要不去高邮住吧,我可以让我爹帮恩师物色着。”
滕元发此时调任湖州,见大家都在挽留苏轼,也建议道:“还是去湖州吧,你对那儿也熟。”
苏轼之前本已打算在江宁定居,要不是苏遁病故,估计就不走了,如今大家都在挽留他,思来想去,道:“那我考虑考虑吧。”
君命难违,苏轼不能在此地停留太久,只得一边北上一边沿途找寻合适的住所,最终考虑到经济问题,决定去常州定居。当年他在杭州做通判时,在常州宜兴县买了一块地,搬去那里居住就不用再花钱买地了,于是他向宋神宗上书请求留在常州。
因怕朝廷怪罪自己路上耽搁太久,苏轼一边前往汝州,一边等待朝廷恩准的诏令。
十二月初。
苏轼等人抵达泗州,眼看离汝州越来越近,宋神宗迟迟没同意他的请求。无奈之下,他只得又写了篇《乞常州居住表》,声泪俱下表明自从离开黄州,举家皆病,一子丧亡,如今抵达泗州,钱财已基本用光,无屋可居,无田可食,饥寒之忧,近在朝夕,自己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能养家糊口,希望宋神宗念在他这么惨的份上,恩准他去常州居住。
此时已寒冬腊月,苏轼不想继续北上了,于是将船停在泗州岸边,一家人顶着寒霜日夜居住在船里等待朝廷的诏令。日子一天天过去,苏轼从月初一直等到了月末。
除夕。
苏轼等人坐在宛如冰窖的船舱里,而船舱外寒风呼啸、大雪纷飞。苏迨冻得瑟瑟发抖,蜷缩在被窝里,对苏轼抱怨道:“爹,我们还要等多久啊,已经一个月了。”
今天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他们一家人本该在温暖的房间里围炉夜话,如今竟然要在荒郊野岭忍饥挨饿,甚为凄惨。苏轼本心情就不好,听苏迨这么一说,更是烦躁不堪,直接起身走到船舱外,任凭寒风袭面,落雪满身。
这时,一艘船缓缓停靠岸边,一人裹着厚厚的棉披风从船舱中走了出来,透过月色看向立于船头的苏轼,惊呼:“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