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卯恰在此时送来了奏疏,刘慧明递给张国维,道,“这是详细方案,你们不妨细看,看完之后咱们再讨论。”
二人和崇祯的反应差不多,光看目录就已经被震惊了。
刘慧明笑了笑,端起茶杯喝起来。
奏疏并不长,总共只有一万来字,两人看了一刻钟,就已经领会了其中深意。
张国维叹道道,“都言德公处事周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刘慧明笑了笑,没说话。
赵光抃又拿过去仔细研究了一番,脸上已充满了激动之情,不住地赞道,“好主意,真是好主意。”
刘慧明看着张国维,一本正经地问道,“玉公可愿意出任第一任山长?”
张国维迟疑了一下,赵光抃就不耐烦地劝道,“玉公,这可是振兴大明军备的绝妙之策,你可不能推脱啊!”
张国维为难地道,“此事关系重大,恕某不能现在答复!”
赵光抃还要劝,刘慧明摆摆手道,“老大人说得在理,这件事确实干系重大,你确实应该好好思量。”
说完他又看着赵光抃,笑着问道,“石谷可愿意出任第二人山长。”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赵光抃豪迈地一笑,道,“能为大明培养一批文武兼备的将领,是乃赵某毕生心愿也。”
说完,二人便把目光一起投向张国维,哪知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仍然坚定地道,“此事干洗重大,老夫要仔细思量。”
刘慧明知道他为人谨慎,便不再逼他了。三人又说了些其他的,最后竟然扯到了如何救世上面来了。
张国维仔细地盯着刘慧明看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地道,“天下大乱,英雄尽出,德公想必有些想法吧。”
刘慧明忙摇头,“老大人太高看在下了,在下一心为大明着想,绝无此意。”
张国维笑了笑,不以为然地道,“老夫别无他意,就是想问德华,你要如何挽大明于大厦将倾?”
刘慧明嘿嘿一笑,反问道,“两位大人都是久历宦海,你们觉得大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赵光抃道,“无他,流贼和建虏内外夹攻,两面受敌而已。”
刘慧明继续追问道,“倘若平了流贼,灭了建虏,大明是否可以享万世江山?”
张国维摇头道,“世上哪有万世的江山,就算平了流贼,灭了建虏,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刘慧明道,“这么说来大明的问题还是在国内,是不是?”
赵光抃道,“不知德公此何意?”
刘慧明闭口不答,反而顾左右而言她道,“你们肯定想问,我和陛下谈了三天到底谈了些什么,是不是?”
不待二人回答,他就自问自答道,“其实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今天我又向两位大人问同样的问题,只是不知道两位大人可有什么见解。”
这个问题太宏大了,张国维如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发。
赵光抃可没那么好的涵养,他憋了没多久就开口了,“赵某以为,大明的问题确实在国内,只是赵某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张国维缓缓地起身,“老夫也想不明白,不能给德公解惑,老夫告辞了。”
刘慧明一脸懵逼,这老头儿不会吃错药了吧,刚起了个头就要走?
难道是害怕因言获罪?
正狐疑间,只听张国维又道,“德公乃是有大志之人,只盼公能解民于倒悬。”
赵光抃见张国维去意已定,也只得站起来一起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