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明自然不知道有人要整他,此时的他正和戴涛在报社视察呢。
幕府搬到北京以后,刘慧明给每一个商社都准备了一个院落,报社就是原来的《京报》所在,他把三家报社合并为一家,让戴涛担任总裁。
戴涛也很争气,他接手之后原本还有些混乱的报社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视察完了整个车间,刘慧明还是有些不满意地问道,“上次让你去寻访西洋的印刷机,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
戴涛摇头道,“学生已派人前往澳门寻访,无一所获,有些人倒是知道此物,却从未有人见过或用过。”
刘慧明想了想,“你们自己在研究吗?”
戴涛答道,“已经在研究了。按照先生的方法,工匠们试验了几次,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铸字材料。油墨倒是有些进展,墨匠用松油调制的油墨用在雕版上效果极好,原先一块板最多能印三千张字迹就已模糊不清,现在可印一万张了。”
“嗯,不错,不错!”刘慧明道,“油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就要着重解决版的问题。雕版虽然好,但是刻版太慢了,咱们的报纸每期不同样,每一期都要单独雕版,太浪费时间了,还是应该改良活字印刷术。”
戴涛点头称是。
刘慧明摇头晃脑,搜肠刮肚,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那个叫什么古登堡的人是用什么铸的字,只记得是三种合金。
“我记得肯定有铅,其他的材料你们试一下熔点低的,像铝、锡、锌都可以试试,应该差不到哪去。”
戴涛像听天书一样,脸上写满了疑问。
刘慧明道,“不懂的就去翻书,《天工开物》买来了吧?”
戴涛点头,“已经买来了。”
“那就去里面找吧。” 刘慧明道,“我也帮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传教士那里找到突破口。”
戴涛忙答应了。
刘慧明又道,“你见多识广,可知哪里有自鸣钟卖?帮我买几座回来。”
戴涛想了想道,“只有西洋教士手里有。”
“行,去想想办法吧!”刘慧明看了一眼外面,道,“好像要下雨了,我要赶紧回去了。”
刘慧明回到府里,刚抖掉身上的雨水,就听管家说张国维和赵光抃来访,已经等候多时了。
刘慧明闻言忙换了一身衣服跑了进去,一见到张国维二人,就打着哈哈道,“哎呀,东阳、石谷两位先生何必亲自上门,寒舍简陋,叫我如何招待您?”
张国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赵光抃字彦清,号石谷,九江府德化县人。古时候的人直接称呼名字是不礼貌的,一般以地名代指,关系一般就称他的号,关系好就可以叫他的表字了。刘慧明和两人关系一般,自然就用地名代称了。
张国维仔仔细细地盯着刘慧明看了一会儿,才缓缓地道,“老夫历宦二十余年,也算是阅人无数了,为何老夫如此看不透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