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拜码头之旅2
告别了倪元璐,刘慧明又去找工部尚书范景文要兵器铠甲。
范景文早就得知刘慧明的意图,刘慧明以为他会借故不见自己呢,没曾想他竟然一直在等着自己。
不过,他可没有倪元璐那么热情,刘慧明到的时候他正在签押房打瞌睡。
刘慧明看了一眼他,知道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加上现在又是下午,正是困午觉的时候,也不着急,默默地喝着茶等着。
范景文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北直隶河间府吴桥县(今河北沧州市吴桥县)人,风格和倪元璐大不同,倪元璐就像后世的上海男人,而范景文则是典型的北方人,大直男。
在这个社会,只要考中进士就会给家族带来极大的利益,光是接纳乡亲们的投献就能狠狠地发一大笔,但范老却不屑为之,在考中进士后就在大门上贴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公然拒绝乡亲们的投献请托,这六个字一直伴随他走到现在,更是为他赢得了“不二相公”的美名。
不过,老范同志可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他入仕以来,先从司法口的推官干起,一直干到河南巡抚,后来又到中央担任文选郎、南京兵部尚书、督察院御史等官职,这三十年他执过法、管过官、带过兵、打过仗,如今升任工部尚书,总览全国工程建造,算是文武全才了。
只是效果嘛,就差强人意了。他在临清当推官,后来临清被清军攻破了;他在河南当巡抚,河南成了流寇祸害最严重的地方。他担任吏部文选郎,选的都是道德高尚的官员,能力嘛就不得而知了。他带兵勤王、剿匪也仅限于军纪严明,于百姓秋毫无犯,至于战功嘛,历史上记载得比较少,反正没有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那么光鲜亮丽。
总得来说,他是一个政务强于军务,道德高于能力的官员,在太平时代为一郡长吏可尽展其才,在乱世就只能为君王尽节了。
其实大明还有很多这样的官员,崇祯要是任用得当,足以成为大明中兴的砥柱中流。可惜他们遇到的皇帝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这些人只得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党争上面,干实事嘛,只是副业罢了。
范景文眯了一会儿,总算感觉到了有外人的存在,突然睁开眼,看到对面一个光头佬也正在打瞌睡。
“你来了……”范景文咕隆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了。
“啊……啊?”刘慧明倏地惊醒,讪笑道,“刚才看到老大人睡得正香,就没打扰,结果我自己也睡着了。”
两人灌了两盏茶,总算驱走了睡意。
范景文终于可以正常说话了,“不知左司马莅临下处,有何指教。”
刘慧明忙道,“指教不敢,特意来向大司空大人求援。”
范景文明知故问道,“可是为了新军之事?”
刘慧明点头,顺便取出自己早已列好的清单递给他。
老实说,刘慧明不太看得上工部制造的产品,但眼下没有办法,夷陵的工坊生产的产品还没送到,只得先拿工部的将就用了。有免费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先用工部的家伙练兵,等夷陵的产品送到了到时候在换装就是。
范景文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棉甲三万副、长枪三万支、夏装三万套,另外还要弓箭、大刀、盾牌若干,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不悦地道,“你以为老夫是孙悟空啊,可以给你变。”
刘慧明笑道,“范老大人也读《西游记》吗?下官听说这是禁书啊,难道不怕下官参你一本吗。”
“哼,老夫岂能怕你一黄口小儿”,范景文气哼哼地道,“你既然知道孙悟空,说明你也读过。”
刘慧明哈哈笑道,“老大人真厉害,我这黄口小儿在您面前耍心机,真是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啊。”
两人又斗了会儿嘴,刘慧明输得体无完肤,和这种经过八股文训练的士大夫论嘴上功夫才真是班门弄斧啊。
范景文道,“老夫知你在练兵,乃是从根本解决大明目前困局的办法,只是老夫一时怎能拿出这许多物事与你?”
“打个八折也行”,刘慧明道,“不能再少了,到时候闯贼或者鞑子打进北京来了,你这些东西可就便宜他们了。”
“你当老夫有东西故意不给你吗?”范景文怒道,随后又叹了一口气,“老夫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工匠都逃得差不多了,哪还有东西给你啊。”
“唉!你这司空大老爷也真是憋屈!”刘慧明也跟着叹了一口气,道,“你看你们现在,故宫都那么破旧了,你们也不修;官员没房子住了,你们也不建;官道能跑船,河道能跑马,也没见你们的人去整改;到处都是荒地也没人去屯垦;我就要这么点儿东西,你们都拿不出来,唉……”
刘慧明这一顿数落把个老头气得胡子都翘起来,指着刘慧明的鼻子,骂道,“好个黄口小儿,竟敢如此羞辱老夫,你,你,你……”
刘慧明也不理他,等他发完脾气才道,“你是不是说朝廷不拨银子,你就算想做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