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1章(1 / 2)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前几个月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满怀期待最后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年纪最大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以前和他关系最好的阁老是方平郡,他和沈阁老结亲之后,关系未达到预期,现在和他更亲近的还是方平郡。

赵之昊虽然说有些失落,但也不后悔,只是嫁过去一个女儿,他也没亏什么。

方平郡节后亲自来他府上走动,赵之昊倒是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两人喝着茶,回忆着当年会试殿试时候的场景,他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骑马不好是你扶了我一把,助我上马的。”

“这事我倒是不记得了,当年应该只是随手为之吧。”赵之昊说道。

方平郡笑道:“后面也是到翰林院才慢慢认识了,不过那时还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赵之昊接着道:“要说真正熟悉,也不就是你做了户部侍郎之后。”

两人聊开了,也就谈到了些朝政之事。

方平郡道:“每年路王宜王进京都是声势浩大,今年的年礼真是壮观,路王那株红珊瑚都有一人高了。宜王送的白鹿也合陛下心意。可惜啊,过了年还是要走的。”

赵之昊道:“不过那些奏章也是如雪花飞来啊,都说路王奢侈、宜王扰民。要堆起来绝对比红珊瑚高。”

方平郡哈哈笑了几声:“每年都是这样也没点新意,听说太子殿下又吐血了,路王宜王都在场。”

两人口中虽然都是些听说的字样,事实上作为重臣,他们最是了解这些皇子之间的争斗。

朝堂上真正明确站位的只有那些□□,支持太子支持太子嫡子,理所当然,以沈阁老韩阁老为代表,朝堂上皇太孙的呼声很高。

其他大臣就算和某位皇子亲近一些,也都是藏着掖着的,不敢公开。

皇子之间的争斗从来都是波涛暗涌,未曾摆在明面上过。

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太子那边,只是最终谁登基真正能决定的只有昭庆帝,这局势也是随时可能有变化的。

“宜王又跑去翰林院国子监了,听说是要请教问题,也不想想,那可是沈阁老的地盘,他能拉拢的来吗?”

赵之昊道:“毕竟成年的皇子不多,十三皇子不是只送了一碗汤羹就被圣上夸赞?”

方平郡道:“倒是皇长孙受到了冷落,陛下似乎不怎么喜欢。”

赵之昊想到昭庆帝那阴晴难定的性子也是叹气:“陛下什么时候才能封皇太孙?”

“也许是要等太子去了之后?”方平郡带着些笑道。

这算是大逆不道之言了,不过现在只有赵之昊和方平郡,和陛下太子等人相处久了,他们自然没那么多顾忌。

不过像是方平郡这次说的这么明白,有点少见罢了。

所以赵之昊看了一眼方平郡,发现对方表情如常,也就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最有可能的时间。”

“陛下似乎是不太喜欢皇长孙。”方平郡道:“皇张孙是个好孩子,沈阁老教陛下的时候,没教对,但是到了太子太孙,他一个比一个教得好,太子也不说,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因此陛下对他也是疼爱居多,戒心反而比寻常皇子少,我们这些阁老生病多有目的,然而你觉得太子不是以此为生存之道吗?”

赵之昊喝了口茶。

他想到了先前沈阁老生病韩兴德入阁的事情。

自己都会这一手,交给学生也正常。

太子有些时候的确是病的恰到好处。

“你见过那位皇孙吗?”方平郡突然问起,脸上的笑容极为有趣。

“自然见过。”赵之昊回忆一下,他只见过几面,还多是在太子身边看到的,只觉得是个守礼的孩子。

方平郡道:“沈阁老为他可是费尽苦心,现在十一岁已经是读过不少书了,行为举止之中颇有明君风范,至少我一看就觉得如此。”

从一个小孩身上能看出明君风范?

赵之昊本能的觉得方平郡夸大其词,然而他回忆起几次大典时候,那位皇孙的表现……的确,虽然年纪小,但是那位皇孙的礼仪比自己病弱的父亲还要好!那还是个孩子啊。

“陛下不会喜欢一个那样的皇长孙。”

方平郡说了这句话。

赵之昊点了点头。如果皇长孙真的如同方平郡所说,被沈阁老教成了一身明君风范,那到真有可能。陛下绝对称不上明君,而且肚量极小,一个储君皇长孙居然比自己做得还好,这更显得他的昏庸,他绝对不会喜欢。

“陛下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健朗。皇长孙有可能凭借太子遗泽,有可能当上皇太孙,然而也只是皇太孙,那把椅子真正能坐的是谁,终究还是要看陛下的喜好啊。”

方平郡说道现在,赵之昊已经是明白,这次他绝对不是来找自己聊天追忆往昔这么简单了。

他话语中不断往皇位之争靠,显然有点目的。

不过赵之昊听着大多数时间沉默,偶尔应声几句,就是不主动说。揣着明白当糊涂这也是重臣的必备技能之一。

赵之昊是丁点都不想掺合进来皇位之争里面,虽然选对人之后能获益非凡,但是错上一步就满盘皆输,简直如同赌徒赌上全部身家一般。

他没这个胆子做。

而且作为一个一贯习惯是揣测圣意的人,这种事情会惹得陛下讨厌,他也不愿去做。

照现在看来,陛□体还好,再活几年不成问题,他何必急于一时呢?

得不到赵之昊回应,方平郡也不觉得意外,临走前也是对赵之昊说了几句话。

“你就是一贯犹豫太多,所以才会错过不少良机。”

这的确是赵之昊的毛病,他的机会多是别人给的,真正的良机总是错过。

赵之昊不做声,笑着送了方平郡走,回到家中却是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

赵之昊那边想着事情而赵二夫人也有烦心事,比起丈夫,她的烦心事自然就简单多了,至少只是一件家事,扯不上朝政。

她生了两个女儿,都是疼爱异常视如明珠,原本这两个女儿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也是亲近,无话不谈。

然而现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关系也疏远了。

原因简单,因为二女儿嫁得比大女儿好,陪嫁更多,婚礼也更风光。

二女儿婚事的时候,赵二夫人也是觉得对大女儿愧疚,想着贴补一番。可是大女儿原本也是玲珑剔透一般的人,怎么就在这间事情上死心眼呢,还是对妹妹淡淡的。

后面赵二夫人才知道,原来是大女儿在婆家过得不顺心,她为女儿千挑万选的夫君实际上也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总和婢女勾勾搭搭,还喜欢呼朋引伴去青楼饮酒作乐,据说和一个什么花魁娘子心意相通。

世间有名士风流这种说法,寻常学子上青楼饮酒作乐很是寻常,高档的青楼也都看上去不像青楼倒像是文人会馆。

赵二夫人是听过女婿上青楼的事情,不过她并不当一回事情,反正也不会把青楼女子娶回家。

只是她想得明白透彻,那心高气傲的大女儿对着夫婿满怀期待,又如何受得了?

先前赵怡书对她说了几次,她都只是规劝大女儿把心思放在公婆上,行事上也不要出错,对夫婿要柔情蜜意。

赵怡书终究是没办法做到,后面的结果就是她和夫婿闹僵了。

而赵怡画那边,嫁得人家好,丈夫也好,婚后小日子过得也是和和□□的,夫妻相敬如宾。

惹得赵怡书心里怨恨起来。

为何妹妹能嫁得好,自己却要遭罪?

赵二夫人先前没抓好重点,更让赵怡书觉得爹娘偏心,虽然说都是姐妹亲人,不可能真的有什么大的怨恨,但赵怡书在夫家不能使性子,习惯性的就在自家人面前发泄了。

赵二夫人现在也是后悔,为何没看清楚大女婿的真正面貌。只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嫁都已经嫁过去了,而女儿和女婿虽然闹得僵,但表面上还是维持住了。她也只能是期盼日子久了,女儿女婿能好起来。

=============================分隔线=============================

年后,林正继续翰林院的署事。

虽然说翰林院的工作轻松,但是每日点卯亦不可少。若是缺勤,按律法还要打板子。就算事有变通,位高且年高者多有宽容,与上峰熟悉也有可能不记名。但林正只是个新人,还是个顶着状元之名的新人,公然缺勤迟到那么引人注意的事情他还是不想做。

京城这几日夜晚时常是鞭炮齐鸣的,林正睡觉又一贯浅眠,每次一响爆竹就醒了,反反复复折腾多时,今日早早就来了翰林院。

他进了弘文阁,便见到沈嘉文在与同僚戴柏谈话。

沈嘉文见林正进来,就笑着问好。

“子铮,今日来得早啊。”

林正上前也是拱手:“几日未见,嘉文兄。”

戴柏看了林正,微微点头。

沈嘉文和戴柏是同一批进翰林院的,他们一同点的庶吉士,关系不错。

因这层关系,林正也和戴柏比较熟悉。

戴柏道:“下午宜王要过来一次,说是请教学问,子铮是这一届的状元,宜王听过你的名字,还说要见你。”

林正看向沈嘉文。

沈嘉文淡笑道:“宜王学识不错,沈阁老曾经也夸奖过。”

林正道:“我来京时间也不久,还未见过宜王,只听说其素来贤明守礼,很有君子之风。”

至少翰林院内部对宜王的评价都还不错。

戴柏道:“确实如此,宜王礼贤下士。国子监几日后开课,按惯例,宜王也会过去。”

林正对皇位之争还不算了解,不过戴柏说话时脸上虽然有笑容,却未达眼底。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国家育才之所,也是言论所在。先前科场弊案也是如此,牵扯到国子监,陛下也怕事态扩大,这才严查立办。

因为割去功名永不录用这八个字实在是太重了,国子监虽然再没有学生闹,但是也是有许多人议论,觉得陛下处理过严,多有不满。

藩王和内臣交往太多,会惹人话柄,所以宜王虽然每年上京的时候都会来翰林院,但多是以请教学问的名义,他虽然真的会带上不少问题过来,与翰林院的学士辩论。但最多也只会来一次。

倒是国子监,他去得就多了,且是多以听课之名去的。

一次两次算是作秀,但当这一做就是十年,宜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固定了。士林学子中许多人都赞叹宜王聪明好学,乃饱学之士。

宜王从未表露过争储之意,对太子兄长多是敬畏,兄弟关系尚且和睦。

两位王爷,路王宜王。

路王生母为现在的皇后,也算嫡子,不过不像太子乃是元后嫡子。大夏朝,皇后素来是从民间择家世清白者,为防外戚,禁高官之女。皇后的出生也是寻常,父亲曾经只是个七品小官,后面是女儿做了皇后,才封爵的。

皇后家族势力不大,但野心却也不小,太子久病,总是一副随时要死的摸样,皇后也当太子命不久矣,除去太子,也就是皇长孙。然而这又是隔了一辈,且皇长孙年幼,大夏重礼法。然而礼法二字很多时候又对皇家不同,要不然也不会立嫡立贤之说,且大夏目前以太子之身顺利继位的皇帝一位都没有。

有前例,皇后心心念念想让自己的儿子路王做储君,也是人之常情。

且昭庆帝常年修道,皇后也是仅有几个随时能见他的,帝后感情比较和睦,昭庆帝对路王也是宠爱。

以前路王未成年还居住在皇宫之时,给路王的赏赐有时候都超过了太子。

据说路王是拖到二十四岁才去封地的,去之前,据说皇后也是在陛下面前流泪,言唯有此亲子,想能常伴膝下。

昭庆帝这才每年让路王进京。

昭庆帝对宜王倒是不太宠爱。

宜王母亲是四妃之一的淑妃,地位也算高,不过到底比不得皇后。

路王性格骄纵,宜王性子沉稳。

宜王每年能进京也是托了路王的福气,单独让路王上京太过显眼,顺带带上宜王,只说陛下想念儿子。虽然说也会有朝臣上奏,以昭庆帝的刚愎根本不会理会。

宜王虽然在士林间有些呼声,但也不高。

因为其时常去国子监的行为,还曾经被言官参有虎狼之心。后面那个言官最后是被昭庆帝发配三千里,宜王也是继续去国子监。

这些事情在京城都有流传,林正也知道。

若说宜王无心储君之位,这话说出去难有人信。不过反正有个事事当先,且和太子作对的路王,陛下又有其他皇子,宜王的动作不算显眼,更不过分,他能和太子保持面子上的兄弟之情已经是不错,所以大家对宜王的观感到还都不错。

不过林正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翰林院这等藏龙卧虎之地,只要除去现代知识,他真的算不算什么,所以也是没多想,摇摇头道:“没想到宜王听过我的名字,只是子铮学识浅薄,恐怕会让宜王失望。”

沈嘉文也道:“宜王性子不错,不会为难人的,他已经点了名,子铮不去可就是不给面子了。”

不给一位王爷面子,也是不给皇家面子。

林正也只能点点头。

随后翰林院的同僚也是陆续都来了,这天主要的事情就是宜王前来一事,但大家也都是点到为止,谈得最多的仍然是学识。

翰林院的都已经是做了官,而且翰林院素来有宰辅后备之称,私底下说了多少也好,真正站队了也罢,光天化日在翰林院内是不会谈什么储位之争。

待点卯完毕,又是过了一个时辰,宜王登门了。

他还带来了一位非常让人意外的访客——皇长孙。

宜王现在是二十多岁的年纪,风度翩翩,容貌秀美,算得上是难得的美男子了,一声贵气,一看就非寻常人。

他带着的皇长孙,今年只有十一岁,但是板着脸,不苟言笑的,让人心中就想到少年老成四个字。

宜王先是向翰林院诸位问好,又是介绍了一下皇长孙的身份,他态度和蔼,脸上总带着如沐春风的微笑。

便是先前林正觉得这人可能心机深沉,真正见了面却不得不承认这人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说话时态度也异常真诚。

“这是皇长孙,听说翰林院之人都是学识渊博,仰慕已久,我就带着过来到翰林院看看。”

宜王说这话的时候,皇长孙仍然是没变表情,向翰林院诸位行礼。

他背脊挺得笔直,行礼的时候也是规规矩矩,比成年人还要标准。

虽然皇长孙没有封爵,未有品级,然而这位皇长孙可是太子的嫡长子,许多人认定的正统继承人,翰林院众人怎么敢受他礼?

连忙也都是行礼。

这一次来翰林院的主要人物就不是宜王了,而变成了皇长孙,宜王只是在一边看着。

皇长孙把自己学业上的问题带来了翰林院,问向几位学士讨教学问。

林正虽然是状元,但是官位在翰林院排不上号,是以皇长孙根本没有注意到林正。

林正偷瞄了皇长孙几眼,他在朝堂上也能说是沈派之人,在沈家那么久,他也是听过不少关于皇长孙的传闻。

那些传闻都是好的一面,虽然皇长孙心中只有十一岁,但是已经有了明君风范,勤勉好学,虚怀若谷。

十一岁啊!

林正想了想自己十一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他还在小学,整天也是想着怎么玩,又去那里玩。国家大事,拉关系,这都什么事情啊!

所以林正觉得这个皇长孙这么小就背负这么多,绝对是没了童年有点可怜。

皇长孙可怜?

若是旁人知道了定要发笑吧,那是皇长孙啊!旁人怎么都羡慕不来的,极有可能登基的皇长孙,有什么可怜的?

林正他又想起了京城时常看到的十多岁的店小二,又或者是学徒,吃穿都成问题,可能比起皇长孙还要可怜。

皇长孙在那边问问题,他就低着头,等到走后,他对沈嘉文感叹:“皇长孙未免也太少年老成了吧!”

沈嘉文自然是不以为然,还道:“难不成还整天想着玩乐?皇长孙如此,实乃百姓之福,大夏之幸。说皇长孙少年老成,子铮难道你不是?我到记得你少年时候,也是如此。”

林正抽了抽嘴角。

这能一样吗?我是穿越者,本来就算成年人。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