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琅儿、黄於等人不知有意无意,率先问道:“童少君,既然要改变,那要怎么做?”
童远扫视一圈众人,让大家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将一切能对我等有帮助的力量,吸纳团结到我们这边,再唯才是举,各司其职。”
“这有什么变化?”
“跟着这支军队,可以好好地活着,不再只是苟活,在他人眼中如草芥。而是被别人另眼相看,不容小觑。”
”进入三辅,一旦抄劫财物,犹如杀鸡取卵。如若不损坏作物,爱百姓如兄弟姐妹,各地则另眼相看。简言之,我们是一支新的西凉军,目的、行为和姿态都比过去有所改变。”
“这样才能得到各方的承认,有了承认才有可能互惠互利得到认可与支持。相信诸位是要堂堂正正的回到长安三辅,而不是逃往什么地方,如果没有改变被追杀的命运,那逃跑也只是一时幸存,并且活得担惊受怕。”
“所以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和命运,就从我们西凉新军严格要求自己开始。吾正式命名吾等为西凉新军。”
西凉新军,这就是童远目前这只兵马的称呼,日后还会有更多部队跟随这一称号扩大它的辉煌。
至于纪律严明,众人也不难容易理解,彻底改变形势很难,但要改变需要从向东行军、团结各方和联系河东做起。这些军吏出于自身安危,很快认真贯彻下去,全军谨记要爱护百姓,不要四处树敌。
沿着河边的道路前行,一路向东秋毫无犯,遇到他人也没有引起任何恐慌或者骚乱。当然除了新军的补给都依赖董家丰厚的积蓄支撑。在这一点上,董白倒是毫不吝啬,因为对她来说,复仇是排在第一位的。
前方经过一个村子,车队入驻过夜,当然安排好斥候和岗哨,不准村里有人向南或向西去报信。这个村子不大,不过十余户耕种放牧于此。里正是本地老卒,二十年前跟随过西凉三明之一的张奂平定边军羌人叛乱。
西汉较长时期实行的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征兵制,而到汉武帝乃至东汉光武帝,随着经济情况变化和财力等其他各方面原因,募兵制比例逐步提高。这个老卒就是响应过征募,而非征为戍卒。
这几十年间,西凉变乱不断,他参与过众多战斗,对于军中的南匈奴胡人士兵也较为熟悉。
此时,里长自然知晓董卓威名,特别是童远奉上一盒金银之后,更是痛骂王允、吕布挑起事端。不过由于已到青黄不接的季节,村里并无更多余粮供给。
好在车队并不缺乏饮水以外的补给,一番接触下来,众人最想得知的还是现在的情报和附近的驻军情况。
情报方面,里长所知甚少,只是听说王允诛杀董太师,其他都没有了解。只有东面的夏阳、西南面的衙县等地才能了解到更多,而这一带因为较为偏远,都是听附近薛姓豪强的号令,对长安之事所知甚少。
一名什长紧张地报告道:“报,外面抓到一个人,试图乘黑夜往南方向逃走,被军士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