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环视了一周,冷着脸道:“还缺了谁?”
福康安最先接话道:“今儿个也是奇了怪了,这往日最积极的人,怎么这个时候还没到?难不成还要皇上与太后等他?真是好大的排场。”
弘历把手中的筷子一敲,福康安看着他阴沉的脸色,识相地噤声了。只听弘历道:“难得在这山里试着吃一顿平民饭菜,君臣同桌而坐不拘礼节,着实扫兴。”然而弘历嘴上说着,手中的筷子却始终没有伸向菜碟。
他不夹菜,众人也就都陪他耗着。福康安也跟着走了一天,这会儿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在心里早就把和珅骂了个千八百遍。
最后就连弘历都意识到,再如何等下去都不会有结果。还是皇太后开口打破了沉默:“皇帝,和珅做事一向极有分寸,这一回许是真的有事情耽搁了,让庙里给他单独做一份,我们先用吧。”
皇太后发话,弘历自是没有异议,他转脸冲身边的小道士道:“你去看看,和珅到底怎么了?”
那小道士去了有好一会儿,弘历一顿饭都快用完了,他才急匆匆地赶来,支支吾吾道:“和大人……身体不适……说是……说是已经歇下了……”
福康安闻言冷哼了一声:“和大人的身子还真是娇贵,单这么一日就倒下了。这要是年岁渐长,还不得月月卧床……”
太后好笑地看了一眼说话带刺的福康安,又看了看皇上愠怒的表情,温声道:“是因为山风吧,山里风大,你们啊都仗着自己年轻,不好好添衣保暖,病倒了也是正常的。”
有了太后出言解围,皇帝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些。然而面对一桌丰盛的菜肴,弘历依然食之无味,匆匆地吃了几口,又命人将太后送回房,就停了筷子。
福康安看着一桌没怎么动的菜肴,和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桌席,有些傻眼。
弘历在外间截住了方才的小道士,严肃道:“跟朕说实话,和珅究竟怎么了?”
小道士素日里在山里,从未见过这样的架势,被帝王之威一吓,也就不敢瞒下去,结结巴巴道:“和……和大人不在房中,贫道寻遍了这庙中各处,都没能找到人……这才……”
弘历蹙眉道:“你们出家人不是有不打诳语的戒律么,难道都是嘴上糊弄人的?”
那小道士闻言把头垂得更低了,红着脸不敢接话,生怕弘历一声令下就要将他逐出寺去。
弘历瞥了他一眼,挑眉道:“说吧……朕恕你无罪,和珅现下在何处?”
小道士轻声道:“贫道方才正遇上了和大人要出门,是他说若是皇上问起,就说他病了。至于他现下在何处,贫道实在不知,瞧着是往日观峰的方向去了。”
在弘历的一再威逼下,小道士已经快哭了,连声音里都不自觉地带上了哭腔。
弘历这一日情绪都不佳,所谓的兴致也都是在太后面前勉强提起的。如今听闻和珅竟如此大胆,公然无视他的旨意,还肆意欺瞒他,顿时心头火起。
他低声地嘟囔了一句:“不吃就不吃,难不成还要朕求着他用膳……”那道士没听清,却也不敢多嘴再问。只听弘历吩咐道:“既然他自己不稀罕,饭食也不必给他留着了……”
小道士刚想说话,弘历却已经转身离去了。少年疑惑地挠了挠头,以他这些年对世事的了解,委实想不通里头的弯弯道道。
好端端的,怎么就不用膳呢?好端端的,又怎么不许留饭了呢?
小道士站在原地寻思良久,末了懵懂地摇摇头,往庙里的灶房走去。
说来也奇怪,冬日里原本雨水就稀少,白天还暖阳高照的,夜里却下起了冰雹,砸的屋檐上都能听到响声。
弘历在室中用羊毫写了个“静”字,却被那冰雹突兀的声响惊了笔锋,手下一顿,一个“静”字就变得不伦不类。
与前人画饼充饥一般,弘历写静,也是为了求得心静。然而他越写,心下反而越焦躁,连同手心都出了一层薄汗,险些连笔杆都握不住。
冰雹的声响不断提醒他室外环境恶劣,风雨交加。恐怕连他自己也羞于承认,在室内和纸笔搏斗了半日却还不休息,不过是为了等一个人,等他来给自己请罪。
然而没有,从最初地神思笃定,等到如今心烦意乱,他都没能将和珅等来。
弘历打开门,瞧着砸在地上细碎的冰棱子,嘱咐门外的道士:“替朕寻把油纸伞来。”
直到撑开伞,走在山道上,弘历才觉得心中的烦躁在雨水的洗涤下平复了些。和珅从膳时便一直没有回屋,空荡无人的山里,弘历也不知该往何处寻人。
他只隐约记得那小道士说,人往日观峰方向去了。明知希望渺茫,却定要去看一眼方能安心或死心。寂静的夜里,一向走到哪都有人随侍身侧的帝王,忽然感到一阵畅快。
空山无人,于他而言实在是一种稀奇的体验。弘历循着模糊的印象,一步步攀上日观峰,沿途也曾高声喊着和珅的名字,做着与帝王身份全然不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