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银小说>都市言情>从道果开始> 第四百八十六章 蛰伏继续蛰伏苦修继续苦修【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六章 蛰伏继续蛰伏苦修继续苦修【求月票】(2 / 2)

抱着这个念头,接下来的时间,陈季川依旧埋头苦修。

归元藏天法。

大衍筮法。

分身术。

变化术。

风雷行走。

金刚法咒。

五行遁法。

大罗天袖。

补天印。

……

一门门神通都在精进,都在飞速提升。

晋升真仙后,以往很难提升的神通,再一次高歌猛进。

陈季川第一个着重修行的就是‘归元藏天法’。

【神通:归元藏天法】

【品级:普通】

【说明:此法可将一身本元藏于虚无,隐藏自身气机、欺瞒天机,不在三界五行中,因果天机匿藏,盖莫能知。】

这一门神通擅藏匿,能蒙混天机,跟一元道门的‘黑暗宇宙’颇有几分相似,都能隔绝因果。

陈季川真身不出,分身众多,日后难保没有三境四境真仙要来探他根底。一般的真仙无惧,但若有相应神通相应仙器的,陈季川也要犯怵。

仅仅第三重境的‘归元藏天法’远远不够。

“第四重境。”

“第五重境。”

唯有达到第四重境才叫保险。若是能达到第五重境,说不定连那十二座大天地中的古仙人都能满混过去。

配合‘分身术’,陈季川的保命能力才真正举世无双。

神通攀升。

晋升真仙后,稍显浅薄的根底,正在被急速的弥补。

陈季川有计划的填充一块块短板。

隐藏。

保命。

攻伐。

全都在奋力追赶,逐渐赶超。

修行神通耗费甚巨。

一门神通少则十多万斤源玉,多则数十万斤源玉,实非新晋真仙所能承受。

万幸陈季川有‘分身术’,有‘仙古战场’。

二者配合,源玉压根不缺。

他当初初临‘仙古战场’,在当中得到第一笔源玉的时候,就略估算过,约莫每万年能得两万斤源玉。

但事实证明,他太保守了。

一百年。

二百年。

三百年。

在一个个真仙层次的神通分身不计生死前仆后继的探索跟开采下,平均每百年,陈季川都能从‘仙古战场’中开采出数千斤源玉。

一百年,数千斤。

一千年,数万斤。

一万年,数十万斤。

陈季川的身家在短短时间内,就已经赶上东河宫主等道门真仙,甚至迅速赶超。

神通分身不畏死,‘仙古战场’中源玉无穷尽。

刚好是绝配。

开采源玉是一重。

消耗源玉又是一重。

从‘仙古战场’中开采出源玉,除了一小部分用以日常修行外,其他的大部分都被‘五雷仙’栖真子、‘金刚仙’戴宗、‘四绝散人’徐宁、‘七星剑主’王善这一个个真仙分身在外奔走,跟神州内外诸多真仙,换取修行一门门神通所需的资源。

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真仙当中,有助于参道悟道,能壮大神魂本源的‘源玉’,就是硬通货,没一个不爱的。

但僧多肉少,哪怕是二境三境真仙,‘源玉’也从来只嫌不够,从没有多的。若能将手上用不上不需要的奇物宝物,用来换取源玉以供修行,只要价格合适,一个个都不会拒绝。

‘法域分身’坐镇仙古战场,开采海量源玉。

这是在赚钱。

四大神通分身则用源玉开路,换取修行神通所需的大量资源。

这是在花钱。

分身多的好处体现出来。

分身多,经营的身份多,各种渠道也就多。在有充足源玉的情况下,至少在神通第三重境的时候,各种资源不会短缺。

数以万计的源玉砸下去,神通造诣节节攀升,进境喜人。

分身忙碌不堪,而陈季川本尊则一门心思稳坐金风山海,苦修蛰伏不出。

道行。

神通。

陈季川的进步堪称一日千里,正在飞速成长。

他沉浸在这种愉悦中。

期间。

他也曾接见过门下弟子沈青衣、孟岩。

这两个弟子这一趟出去,果然有际遇。先是碰到一处罡煞宝地,借助当中罡煞淬炼,将‘精气神’三宝淬炼的更加凝实纯粹,对日后修行有极大好处,能更早一步达到悟道境。

此外,二人还碰到一处似无人发掘的秘境。只是这秘境难进,有各种天然阵法守护,以他们二人的法力道行,想尽办法都难进去。

于是赶忙回转,将此事汇报给陈季川。

他们在道门中听说过,哪怕是真仙,对一处处秘境也很重视,只嫌少不嫌多。

这一处秘境献给老师再合适不过。

只不过沈青衣跟孟岩哪里想得到,他们这位老师坐拥‘仙古战场’数不尽的源玉,根本瞧不上寻常秘境那点零星的源玉产出。再一个,这秘境是他们这两个弟子的机缘,陈季川为人师,也不屑去占据。若是其他真仙,也许会担心弟子难以证道,兴许会出手。即使不独占秘境,也会帮助弟子将秘境中的好处拿到手,以期他们能证道真仙。

但陈季川没这个功夫没这个心思。

在他看来,沈青衣、孟岩只要按部就班修行,证个真仙不难。

等到他们证道真仙后,大可以自己去开发这一处秘境。

左右不过是一两万年的功夫而已。

并且有一个秘境在前面吊着,看得着吃不着,说不定对他们的修行反而更有益。

因此陈季川听过后,未做理会,继续在山门中修行。不但本尊没动,就连分身也没动弹。

一如往常。

时间流逝。

一千年。

两千年。

三千年。

一个转眼,陈季川证道已有四万年。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