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说完,何向东和薛果拱手向观众鞠躬致敬,台底下上千观众掌声及其热烈,叫好声更是响彻云霄。
何向东是着实被眼前这场景惊了一把,他过去这些年一直是民间演出,经常是几十人的小场子,了不起几百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上千人疯狂叫好的场景啊,真的很震撼。
薛果也颇多感慨,他跟着曲艺团出去演出见识过比这更大的场景,但从来没有哪一场观众有这么热情,一个演员最大的成就就是被观众喜爱,薛果抱着拳看着台下观众,又是感动又是惭愧,心情很复杂。
两人再三鞠躬之后,自己抬着桌子就下场,这下场之后观众热情的掌声叫好声依然久久不停,弄得下一场的演员迟迟不能上台,很是尴尬。
等会最后还有一场,何向东和薛果下了场也没去别的地方,就是演员候场的地方坐着,旁边一群歌曲小品演员又是艳羡又是妒忌地看着他们俩。
薛果扭头看了后面黑压压一片还在叫好的观众,回过头,看着何向东很是感慨地说道:“今天观众怎么这么热情啊。”
何向东轻轻叹了一口气,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缓慢而又坚定:“这……才是相声的魅力。”
听到此话,薛果愣神了很久,才慢慢琢磨过味来,这……才是……相声的魅力。
几个节目过后,便是最后的一场相声了,何向东和薛果压场演出,攒最后的大轴。
这两人刚一上台,台下就爆发了无与伦比的叫好声,何向东和薛果连连鞠躬都没能把掌声压下来,在这一刻,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作为演员的骄傲。
好一阵过后,现场才慢慢安静下来,何向东满心感动地叩了叩话筒,开始说这最后一场,何向东和薛果都是现场型的演员,观众越多越热情,他们俩就能演的更好,这最后一场两人是豁出去命的卖力气,争取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最好的观众。
最后一场是一个大活儿,叫《八大改行》,是文哏相声最初期的代表人物钟子良先生所创作的,在清末就有了,后来经过许多相声前辈增增改改,是一个久经舞台考验的好节目。
只不过近些年来很少有人说了,倒不是说这个节目涉及伦理哏或者脏哏什么的,这是文哏类节目,而且说的是光绪死后大清朝国祭,不允许民间再动响器了,那些吃张口饭的艺人被逼的没辙了,只能纷纷改行卖包子、卖切糕,卖馄饨,给人家补衣服。
这个充分反映了封建主义迫害艺人的现实,用相声的形式对其进行批判嘲讽,非常符合主旋律。没人再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都来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