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大宋的子民,奈何从贼作乱,且降朝廷,莫要再助纣为虐!”岳飞不断向溃逃的叛军呼喊着。
带人一路追的很远,所到之处,无人可挡,也没有人尝试着去抵挡。
岳飞并不想多杀一个人,尽可能的去招降那些被击溃的赵构从众。
张宪也已经率军和岳飞汇合。
已经完成任务的他,知道岳飞有洁癖,并不喜欢属下穿着金人的甲胄,在半路上就将其脱下。
“大哥,这一战足够名垂青史啊。”
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的确可以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了,张宪觉得自己作为参与者,脸上也有光。
那些编史的人,应该会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吧,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能不能被记在史书上,岳飞并不关心。
现在还并非可以开心的时候。
无数的降卒摆在自己面前,但仍有大量的溃兵逃跑。
自己的部曲刚刚经历了大战,大多数已经疲惫,岳飞近乎苛刻的压榨出了他们所有的潜力。
现在追到这种程度,许多人已经有些透支,怕是难以继续下去了。
逃跑的溃兵或许会被赵构的人重新收敛形成新的威胁。
岳飞还有接下来的工作要做。
将那些投降的降卒,通过思想教育,转变成自己的军事补充。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特别难,赵构军的组成终究都是汉人,而对于广大的士兵,以及中级以下的军官来说,没有必要执拗的支持谁。
在他们眼里,谁给他们军粮吃,就给谁卖命。
像岳飞这种从刚入伍就有良好觉悟的人,也只是在少数。
也正是因为觉悟高,忠心度高的人只在少数,岳飞想要说服他们给自己打仗,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第一天的追击中,岳飞靠着整编降众,从一万人壮大到了三万多人,并且持续膨胀之中。
……
另一方面。
张俊也在败退的过程中,也将溃卒重新收编,聚拢在自己的麾下。
只是,零零散散能够聚集起来的溃兵也只剩不到两万,就这么些人带回赵构面前,怕是颜面无存。
战败本身对于高层将领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向领导者交代。
“统制,如今败局已成定局,暂时不宜再与岳飞军交战。”
“我等还是先寻元帅,甘愿领罚。”
张俊的部将向张俊建议接下来的打算。
但张俊自己远比部将们想的更长远,他从来都是投机分子,并没有誓死效忠赵构的决心。
之所以成为赵构的部将,替其打仗卖命,仅仅是因为之前的赵构更有资本成为大宋之主。
自己顺势而行,出一把力将赵构扶上皇位,那就是从龙之功。
现在已经变了,八万大军败在了岳飞所代表的赵榛手中。
力量的天平向着赵榛一方倾斜的结果就是,天下那些观望着的中立派,也会因为汴东之战的结果,确定接下来的政治投资方向。